1、鹅虱
鹅羽虱是禽类体表永久性外寄生虫,其种类较多。据报道,共有40多种,有的寄生在鹅的头部和体部,有的寄生在鹅的翅部。主要影响鹅的安静,使鹅骚动不安,并能吸血且产生毒素,严重影响鹅的生长发育,还能传播疾病,对鹅的危害性颇大。
1.1病原
鹅羽虱病的病原是羽虱,种类较多,依靠吞吃鹅羽毛、皮屑生存。寄生在鹅头部和体部的羽虱,虫体呈椭圆形、黄色,全身有密毛,寄生在鹅翅部的羽虱虫体呈灰黑色。虫体扁平,分头、胸、腹三部分3对足,无翅,咀嚼式口器。雄虫体长3~5mm,雌虫体长4~6mm,全身生有密毛,腹部各节有明显的横带。其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其他部位,如外耳道、颈部也有少量虫体。
1.2生活史
鹅虱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包括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全部在鹅体表上进行。成虫交配后2~3天雌虱即产卵,产的卵集合成块,粘着在羽毛基部,依靠鹅的体温孵化,经5~8天孵化出若虫,若虫在2~3周内经3~5次蜕皮变为成虫。
1.3流行病学
鹅虱主要靠直接接触传染,传播较快,往往整群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在冬春季大量繁殖。鹅虱以吃食鹅的羽毛和皮屑为生,有时也吞食皮肤损伤部位的血液。母鹅抱窝时,由于鹅舍狭小,舍地潮湿,也常在耳内生虱。圈养鹅、产蛋鹅和孵蛋鹅较易感染,而常下水的鹅及肉用鹅不易感染。
1.4临床症状
鹅虱吃食鹅的羽毛和皮屑,有的也吸食血液。病鹅精神痴呆,食欲不振,贫血消瘦,羽绒脱落,有时甚至使鹅毛脱光,民间称“鬼拔毛”。鹅只表现不安,影响母鹅产蛋率,抵抗力有所降低,体重减轻。少量感染危害不大,大量感染则使患病鹅奇痒不安,用嘴啄毛。如不及时治疗,10天内可使鹅致死。
在羽毛、毛根,或外耳道、颈部查到虫体,即可做出确诊。
1.5防治
1.5.1治疗
1.5.1.1喷涂法
用0.2%的敌百虫溶液于夜间喷洒鹅体表羽毛,夜间羽虱出来活动沾上药物后中毒死亡。同时对鹅舍墙壁、地面及一切用具用药物喷洒,使羽虱无藏身之地。用3%~5%的硫黄粉喷涂羽毛效果也较好。也可用烟草1份,水20份,煎煮1小时,候温后涂洗鹅身。同时,对鹅舍各处也要做1次彻底的杀虫工作,方可根治。
1.5.1.2药浴法
取2.5%的敌杀死溶液20mL加水10L,配成药液,将此药液喷洒鹅体表羽毛上,或将鹅浸入药液,即可杀灭羽虱,但鹅头要露出水面,浸1~2秒钟即可。也可取氟化钠1份,清水99份,配成1%的氟化钠溶液。将鹅浸入药液几秒钟即提出,以羽毛浸湿为宜。还可取精致敌百虫0.5份,温水99.5份,配成药液,将鹅浸入药液内几秒钟,取出淋去多余药液。以上几种药浴法杀虱效果好,但对虱卵无效,需10天后再重复1次。药浴时要提高舍温,以防鹅发生感冒。
1.5.2预防
鹅舍要经常保持清洁,在进行鹅体驱虫时,必须同时进行鹅舍、地面等地的灭虱工作,以达到彻底消灭鹅虱的目的。
2、鹅蜱病
蜱可侵害鸡、鸭、鹅、火鸡、珍珠鸡和鸽等,寄生于鹅的蜱是波斯锐缘蜱,主要是吸食鹅的血液,影响鹅的生长发育,蜱所产生的毒素刺激,也影响鹅的产蛋,并且是一些传染病如螺旋体病的传播者。
2.1病原
波斯锐缘蜱的虫体扁平,卵圆形,体缘扁锐,背腹面之间有缝线分隔。体部背面无盾板,表皮革质,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颗粒状的角质层。头位于腹面前方,从背面看不见。雌虫大小为(7.2~8.8)×(4.8~5.8)mm,吸血前为浅灰色,吸饱血液后为灰黑色。
2.2生活史
波斯锐缘蜱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成熟的蜱产卵后,孵出幼虫,幼虫有扁平的并向前突出的假头,经3个稚虫期,然后变为成虫,成虫以宿主的血液为营养。
成虫期的蜱吸一次血,经6~15天产1次卵,每次产卵30~100只,在温暖的季节,卵经6~10天孵化,在凉爽时节,孵化期可达3个月。幼虫在4~5日龄时变为饥饿状态,吸4~5次血后,幼虫离开宿主,约经3~9天蜕皮,变为第一期稚虫期阶段。吸血后隔5~8天,蜕皮变为第二期稚虫,吸血后经12~15天,蜕化为成虫。吸饱血后,大约在1周后,雌雄虫交配,在交配后3~5天雌虫产卵。波斯锐缘蜱每一生活周期需3~8个月,各期幼虫都可越冬,且能耐饥饿,如幼虫能耐饥饿达8个月,稚虫能耐饥饿24个月,成虫能耐饥饿3年半。
2.3流行病学
波斯锐缘蜱不是长期寄生在鹅体上,而是夜间爬到鹅只无毛部位刺螫鹅体,以吸血为生。成虫期及稚虫期的蜱在鹅体表吸血时间,每次约半小时,有的达2小时后才离开。有时附在鹅只身上可长达5~6天,吸完血之后就落下来,藏在鹅舍的墙壁、柱子、巢窝等缝隙里。幼虫常栖居于鹅体羽下,其活动不受昼夜限制。
2.4临床症状
波斯锐缘蜱寄生在鹅体,由于虫体大量吸血,使病鹅表现不安,食欲减退,贫血,消瘦,生产力下降,母鹅产蛋量降低。同时,还传播一种高度致病力的鹅螺旋体病,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2.5防治
由于蜱仅在短时间内在宿主身上,然后隐藏在周围环境的缝隙中,所以消灭蜱必须在鹅舍的垫草、墙壁、地面、棚顶、栏圈和柱子等处,同时进行杀灭。可用0.2%敌百虫溶液喷洒,在48~72小时杀死虫体;或用0.2%双甲脒乳油,配成0.05%溶液喷洒;或用溴氰菊酯,按0.0025%~0.005%溶液,进行喷洒,也有良好效果。在喷洒的同时,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3、鹅螨病
鹅的螨病是鹅群中常见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螨的种类较多,较为常见的有鸡刺皮螨、突变膝螨和鸡新勋恙螨。
3.1病原
鸡刺皮螨又称红螨或栖架螨,虫体呈长椭圆形,后部略宽,呈淡红色或棕灰色,视吸血的多少而异。雌虫体长0.7~0.75mm,宽0.4mm。雄虫体长0.6mm,宽0.32mm。螯肢1对,呈细长的针状,以此刺破皮肤吸取血液。足较长,有吸盘。雌虫肛板较小,雄虫的肛板较大。 鸡新勋恙螨又称鸡奇棒恙螨,成虫呈乳白色,体长1mm左右。其幼虫较小,用肉眼不易见到,饱食后呈橘黄色,大小为0.421mm×0.321mm,分头胸部和腹部,有3对足。背板上有5根刚毛。突变膝螨,雌虫近圆形,足较短;雄虫卵圆形,足较长。雄虫长0.19~0.20mm,宽0.12~0.13mm;雌虫长0.41~0.44mm,宽0.33~0.38mm。
3.2生活史
鸡刺皮螨属不完全变态的节肢动物,其生活史包括卵期、幼虫期、2个若虫期和成虫期。雌虫吸饱血后,回到鹅舍的墙缝内或碎屑中产卵,每次产10多个,在20~25℃情况下,卵经2~3天孵化成幼虫。经几次脱化后,由若虫变成为成虫。鸡新勋恙螨成虫生活在潮湿的草地上,只有幼虫营寄生生活。雌虫受精产卵于泥土上,约经2周时间孵出幼虫。幼虫遇到鹅,便爬至鹅身上,刺吸体液和血液。饱食时间快者1日,慢者30余日,在鹅体上寄生5周以上。突变膝螨成虫在鹅的皮下穿行,在皮下组织中形成隧道,虫卵产在隧道内,幼虫经过一段时间后变为成虫而藏于皮肤的鳞片下面,形成大量痂皮,鹅脚似附着一层石灰。
3.3流行病学
鸡刺皮螨、突变膝螨和鸡新勋恙螨,不但可以寄生在鹅身上,鸡、鸭、火鸡及许多野禽也能感染螨病。鸡刺皮螨一般在夜间爬到鹅体上吸血,白天隐匿在鹅舍内。鸡新勋恙螨幼虫饱食后落地,数日发育,经若虫至成虫。突变膝螨的全部生活都在鹅体皮肤内完成。
3.4临床症状
当虫体大量寄生时,受鸡刺皮螨严重侵袭的鹅,日渐衰弱,发生贫血,母鹅产蛋量下降。幼鹅因失血过多,可导致大批死亡。此虫还可传播禽霍乱等疾病。受鸡新勋恙螨侵袭的鹅,其患部奇痒,鹅表现不安,出现痘疹状病灶,周围隆起中间凹陷呈肚脐形,中央可见到1个小红点,即为恙虫的幼虫。鹅腹部和翼下布满此种痘疹状病灶。病鹅发生贫血、消瘦、垂头和食欲废绝,严重者死亡。
3.5防治
3.5.1治疗
(1)对于鸡刺皮螨可用0.25%的敌百虫水溶液直接喷洒鹅身上,刺皮螨的栖息处如墙缝、墙角、饲槽下面等处,隔7~10天重新喷洒1次。特别要注意确保鹅身皮肤喷湿。污染的垫草应该烧掉,其他用具可用沸水烫一下,再在阳光下暴晒。
(2)对鸡新勋恙螨可用0.1%乐杀螨溶液、70%酒精、2%~5%碘酊或5%硫黄软膏涂擦患部,1周重复1次。
(3)对突变膝螨可将病鹅脚浸入湿热的肥皂水中浸泡,使皮痂变软,除去痂皮,然后用2%硫黄软膏或2%石炭酸软膏涂于患部。隔几天后再涂1次。或将患脚浸入温的杀螨剂溶液中。
(4)以上的螨病均可采用广谱、高效和低毒的虫克星,按每千克体重0.2mg,一次皮下注射。如果感染严重者,可隔7天再注射1次。
3.5.2预防
本病可以直接接触或媒体接触而感染,因此应把病鹅与健康鹅分开饲养,平时搞好鹅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垃圾和污物,可减少本病的传播。
鹅舍内的一切用具,其中包括饲槽、水槽和使用的工具等,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环境可用2%~3%烧碱进行喷雾,不留死角,舍内和用具可用0.3%过氧乙酸、0.5%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或用火焰消毒,更为彻底。
作者:李迎红(山东省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林水务局,山东临沂276023)
责任编辑:翁亚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