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神经症状、渗出性肠炎,以肠道形成“腊肠状”的栓子为特征。1 月龄内雏鹅受到的危害严重,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成年鹅常呈隐形感染,但能够经由排泄物进行传播,是严重危害养鹅业的一种传染病之一。本文对小鹅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而的阐述,以期为小鹅瘟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小鹅瘟(Gosling Plague,GP)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 ,GP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1] 。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神经症状、渗出性肠炎,以肠黏膜坏死脱落物凝固形成的“腊肠状”的栓子为特征性病变。各品种和日龄的鹅均可感染,主要危害 1 月龄内雏鹅 [2] ,尤其是 1 周龄内雏鹅,感染后死亡率可达 100%。成年鹅常呈隐形感染,可带毒、排毒且易混感其他疾病,致死亡率增高。该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可迅速传遍全群,水平传播为主。康复鹅对该病具有一定抵抗力,该病在某个区域内具有周期暴发的特点。

1956 年,我国学者方定一首次报道该病 [3] ,并于 1962 年成功分离出病毒[4] ,随后荷兰、苏联、匈牙利、意大利、英国、南斯拉夫和越南等国均有相关报道 [5] ,目前,该病在世界上广泛流行。小鹅瘟是对养鹅业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给世界养鹅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规模养鹅业的发展,该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本文对小鹅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以期为小鹅瘟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1、病原学

GPV 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 [6] ,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直径大小约20~25 nm,无囊膜 [7] ,病毒的沉降系数为 90.5 S,在氯化铯溶液中的浮密度为 1.31~1.35 g/mL。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8] 。不能凝集红细胞,能凝集黄牛精子,并可用抗血清作凝集抑制试验。GPV与其他细小病毒属病毒无血清学交叉反应。

GPV 核酸为单链线状 DNA,包括同等数量的正股 DNA 和负股 DNA,它们均具有末端回文结构,基因组大小约 5.1 kb,含左后 2 个开放阅读框架 (ORF),2 个 ORF 之间为 18 个碱基的片段,左侧 ORF 编码 2 种非结构蛋白 NS1 和NS2 右侧 ORF 编码 3 种结构蛋白 VP1、VP2 和VP3 [9] 。在病毒复制早期产生 NS1 蛋白,NSl 蛋白参与病毒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基因表达及病毒的复制。NS2 蛋白能够促进 NSl 蛋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DNA 合成以及病毒的增殖。VPl 包含VP2 和 VP3 的全部序列,VP3 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有 GPV 主要抗原决定簇成分,是决定病毒毒力和血清型的基因。VP1、VP2 和 VP3 3种蛋白的起始密码子各不相同,但终止密码子是共用的。VP1 可协助病毒或 DNA 通过核孔转运至细胞核内,与宿主细胞的特殊受体结合,参与感染性病毒粒子的形成,但不参与衣壳的形成和子代病毒的释放。VP2 和 VP3 是小鹅瘟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可以诱发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发生免疫反应。VP2 的起始密码子较特殊,是AGG,体外表达的 VP2 蛋白可自我组成病毒样颗粒。VP3 蛋白是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约占总蛋白含量的 80%,是主要的免疫保护性抗原,在GP 免疫防治和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是研究基因工程疫苗的首选蛋白。部分 GPV 内部无核酸,仅有蛋白衣壳。

GPV 对外界抵抗力较强,56℃ 1h 病毒不能彻底灭活,50℃ 3h 或 37℃ 7 天,病毒滴度不降低 [10] 。-25℃下至少能存活 2 年,对乙醚、氯仿、胰蛋白酶和去污剂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对pH 值为 3 的酸性环境稳定。2%~5%氢氧化钠或 10%~20%的石灰乳可杀灭病毒。

可用非免疫鹅所产的鹅胚尿囊腔接种分离GPV,鹅胚最佳接种病毒的日龄为 13~14 日龄,初次分离时鹅胚死亡时间长,数次传代后,死亡时间可缩短至 3 日龄,病变主要表现为胚体充血、出血,头部、颈部及两肋皮下均有水肿,心肌和肝脏变性。也可选用番鸭胚分离病毒。GPV 胚毒继代培养时也可用鹅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病变表现为细胞折光性增强、圆缩或脱落,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增殖,最好选择处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宿主细胞,即培养细胞的同时接种病毒,而不是等其长成单层才接种。

2、流行病学

病鹅和带毒鹅是主要传染源。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冬春季节多发。GPV 通过病鹅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垫料、用具和环境等,通过消化道传染其他健康鹅 [11] ,也可以经卵发生垂直传播 [12] ,至雏鹅出壳后 3~5 天内大批发病死亡。病鹅的肠道、脑、肝脏、脾脏和血液中都含有病毒。GPV 也可以感染番鸭、半番鸭和樱桃谷鸭,引起半番鸭和樱桃谷鸭的长喙短嘴综合征 [13]

各品种、日龄鹅均可感染,主要危害 1 月龄内雏鹅,尤其是 10 日龄内雏鹅,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可达 100%。1 月龄以上鹅常呈隐形带毒状态,带毒期一般在 1 个月以内,也有发病的报道,但一般死亡率不会超过 10%。不同毒株GPV 毒力不同,不同鹅对同一 GPV 毒株的致病力不同。鹅群饲养管理不当、育雏温度低、舍潮湿、密度大、卫生环境差和应激等因素均能诱发该病。当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时使鹅死亡率增加。小鹅瘟的流行有一定周期性,大流行后的鹅群都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一般不会在同一地区连续两年发生大流行。

3、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 3~5 天[14] ,传播速度快,数天即能传遍全群,根据病程长短和临床症状不同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3.1 最急性型

通常是 7 日龄以内的雏鹅容易发生,初期雏鹅未见任何症状突然发病死亡,部分雏鹅先精神萎靡,鼻孔有少量浆性分泌物,后出现抽搐、两腿乱划等神经症状,较快衰弱、死亡,病程短。

3.2 急性型

通常是 7~15 日龄内的雏鹅容易发生,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虽采食,但随采随弃,不吞咽,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离群独处,喜蹲卧,排灰白色或淡绿色稀粪,粪内有泡沫,泄殖腔周围的羽毛沾满粪便,呼吸困难,鼻孔流浆性分泌物,频繁摇头,喙缘干燥,蹼干燥呈灰暗色,眼眶凹陷,嗉囊质地松软,两腿麻痹不能站立或两腿出现“划船”状等神经症状,脱水死亡,随病鹅日龄增大也可转为亚急性型。病程一般 2~4 天。

3.3 亚急性型

通常是 15 日龄以上的鹅容易发生,或由一些急性期病例转变而来,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行动缓慢,走路摇摆,消瘦,拉稀,死亡,少数耐过病鹅,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鹅,病程一般5~7 天。

4、病理变化

4.1 最急性型

剖检可见小肠黏膜充血、出血和肿胀,上覆盖淡黄色黏液;肝脏肿大、出血,胆囊胀大,胆汁稀薄,其他脏器的病变不明显。

4.2 急性型

解剖时可见病死鹅尸体脱水严重,肝脏充血、出血和肿大,质地变脆。胆囊胀大,充满暗绿色胆汁,肠道有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小肠的中段和后段,尤其是在卵黄囊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膨大,是正常肠管的 2~3 倍,质地坚实,形如“腊肠”状,肠壁变薄,肠黏膜充血、出血,发炎、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长短不一的灰白色或淡黄色栓子,栓子不与肠壁粘连,易取出。心尖呈特征性钝圆变化,心房扩张,心肌苍白色。脾脏、胰脏肿胀,并出现炎性变化。肺呈水肿变化。肾稍肿大,呈暗红色。脑膜及实质血管充血、有出血点。

4.3 亚急性型

剖检可见小肠中下部,外观极度膨大,质地坚实,状如香肠,肠管被一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塞满,肠壁变薄,不形成溃疡。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胆囊明显膨大,充满胆汁。胰腺颜色变暗,个别的胰腺出现小白点。心肌颜色变淡,肾脏肿胀,脑膜下血管充血。

5、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应和一些类似的疾病做出鉴别诊断,如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沙门氏菌病、鹅流行性感冒、鹅巴氏杆菌病、鹅球虫病和鹅的鸭瘟等。如要进行确诊,最好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腺病毒引起,发病速度和传播速度较小鹅瘟稍慢。症状表现与小鹅瘟类似,肝、脾脏充血和出血。胆囊肿胀、胆汁呈深绿色,肾脏充血、轻微出血,肠道也出现“腊肠栓子”,但小肠的前、中、后段均有栓子 [15] ,其长度较小鹅瘟的栓子要长和粗,栓子内部有肠内容物,小鹅瘟的栓子仅在小肠后段卵黄囊柄前后部位,一般仅有肠脱落的肠黏膜组成。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发病后小鹅瘟抗体治疗无效。鹅沙门氏菌病 1~3 周龄雏鹅多发,病鹅突然死亡,表现为败血症,拉粉白色或绿色的黏性稀便,肝脏肿大,呈现古铜色,充血,有条纹状或针尖大的出血点或小坏死灶。心肌有坏死灶,盲肠内常有大量的干酪样物或血液。肠内无小鹅瘟的特征性栓子。肝脏触片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鹅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病原是败血性志贺氏杆菌,该病往往呈急性经过。发病鹅精神沉郁,体温升高,有鼻涕从鼻孔流出,两脚发软羽毛湿乱,有神经症状。氟苯尼考肌注治疗有效。鹅巴氏杆菌病青年鹅群及成年鹅多发,病鹅呼吸困难,常常摇头,个别发生瘫痪,行走困难,剧烈腹泻,排绿色或灰白色而具有腥臭气味的稀粪,粪内混有血液,心包有淡黄色液体,心冠的脂肪出血,肝脏肿大,有大量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点,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肝脏触片,以美蓝染色后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圆形小杆菌。鹅球虫病 2 月龄内雏鹅多发,病鹅拉血便,剖检可见到与小鹅瘟类似的“腊肠粪”,但肠腔充满血液和脱落的黏膜碎片,肠壁增厚,肠黏膜表面粗糙,并有带血的黏液覆盖,同时有较大面积的充血区和弥散性或点状出血,以肠道黏膜及内容物作涂片镜检,可见到大量的球虫卵囊。注射抗小鹅瘟血清无效,用球虫药治疗有效。鹅的鸭瘟的典型症状为:肿头流泪、体温升高、两脚发软、严重下痢和呼吸困难,病理以全身败血性病变为主要特征,以全身的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或坏死灶,特别是肝脏的变化及消化道黏膜的出血和坏死更为典型。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病毒分离时无菌操作采取具有典型病变雏鹅的肝脏、肾脏、脾脏,剪碎,按 1∶5 的比例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内含 200 U/mL 链霉素和 200 U/mL 青霉素),研磨,反复冻融 3 次后,经 12 000 rpm 离心 5 min,取上清液过滤接种 12~15 日龄非免疫鹅胚,0.2 mL/ 胚,连续传数代。也可用鹅胚、番鸭胚或其原代细胞培养物以及 Marc-145 细胞中增殖并形成细胞病变。将病料接种在未长满单层细胞培养物中,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单层感染病毒后 3~5 天出现明显 CPE,表现为细胞折光性增强、圆缩直至溶解脱落等。琼脂扩散试验方法简便,适宜于基层应用,但抗原制备较繁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度高,适用于大量样品的检测,但不能区分疫苗毒和野毒产生的抗体。胶体金检测敏感性不好。临床上确诊鹅细小病毒常用的是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尤其是荧光 RT-PCR 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检测速度快,对死亡鹅,要尽快采集新鲜的病料样品送实验室检测 [16] ,常采集的病料为肝脏、肾脏。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已开发出便携式荧光检测设备用于现场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6、防控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应尽量减少引种,禁止从疫区引进种鹅、种蛋和雏鹅,应从管理严格、消毒全面彻底的正规孵化场购买雏鹅。引进种鹅时最好隔离饲养 1 个月以上,引进雏鹅时如果之前未接种抗体,立即注射卵黄抗体。将雏鹅按强弱、大小合理分群,降低饲养密度,保持鹅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提供充足嫩绿青草,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增强雏鹅的抵抗力。定期清理场地,更换垫料,清除鹅舍粪便,建立污物处理及净化系统,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每周 2 次交替使用 0.2%百毒杀、过氧乙酸、2%福尔马林进行全面彻底消毒。病死鹅焚烧或深埋处理,严禁随意丢弃。鹅场内不得饲养鸭、鸡和狗等其他动物,减少疾病传播。鹅场定期开展灭蚊、灭蝇和灭鼠工作。鹅场门口设消毒池,池内消毒液量足,并定期更换。无关人员尽量禁止进场,进场时一定要严格消毒。外来车辆进入场区时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场内专用的饲料运输车辆及其他工具严禁出场,人流和物流要定向(单向)流动。做好种蛋及鹅的孵化炕坊的消毒工作。鹅舍应在每批鹅群出售或宰杀后进行彻底消毒,一批鹅出售后,应空栏 15 天以上才可饲养下一批,以防交叉感染。

可对鹅群接种疫苗预防小鹅瘟。目前,有国家批准文号的仅有活疫苗,无灭活疫苗,有用于小鹅的 SYG41-50 株活疫苗,一般适用于未经免疫的种鹅所产雏鹅,或免疫后期(100 日后)的种鹅所产雏鹅。在雏鹅出壳后 48h 内进行接种。皮下注射,每只 0.1 mL。仅用于接种健康鹅。也有用于成年鹅的鹅胚化弱毒 SYG26-35株活疫苗和鸭胚化弱毒 GD 株活疫苗,种鹅产蛋前 15 日左右进行接种。肌肉注射,每只1.0 mL。保护期一般为 3 个月,如加强免疫一次则能延长保护期。所有活疫苗仅适合肌肉注射接种,不能口服、滴鼻和点眼接种免疫。种鹅免疫时易产生应激,影响产蛋,且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至抗体产生的均匀度、整齐度不好,保护期短,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接种小鹅瘟卵黄抗体也能对其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一般 3 日龄内雏鹅皮下注射 0.5 mL/ 只,3~7 日龄雏鹅 1 mL/只,保护期可达 7 天。

我国尚未批准任何小鹅瘟抗血清用于生产,抗血清应慎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血清中含有的病原体,可能导致鹅群发病。

鹅群一旦发病后,病死鹅应焚烧或深埋处理,隔离患病鹅,鹅舍彻底消毒,全群紧急接种小鹅瘟卵黄抗体,1 mL/ 只,供鹅群自由饮服,连服 4 天,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 40mg/kg 控制继发感染。

7、小结

我国有 3000 多年的养鹅历史,具有数十个的优良品种,是世界上的养鹅大国。目前鹅存栏量、屠宰量、鹅肉产量和鹅蛋产量等均占世界首位。2015 年世界肉鹅出栏量维持在 5.1 亿只左右,我国肉鹅出栏占世界出栏只数的 90%以上 [17] 。小鹅瘟是危害养鹅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尤其对雏鹅危害严重。近年,虽然鹅发病日龄有增大的趋势,但成年鹅一般还是隐性带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针对小鹅瘟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病死鹅焚烧或深埋处理,做好厂区消毒,并定期接种疫苗和注射卵黄抗体进行防控,雏鹅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免疫效果不理想。靠母鹅接种雏鹅获得保护性母源抗体的方式,保护期持续时间短,多次接种的话则会对母鹅产生应激。卵黄抗体一般可预防也可用于紧急接种治疗,但持续有效时间一般不超过 1 周。目前,市场上所售小鹅瘟卵黄抗体较混乱,一定要选取正规厂家生产合格产品,采取正确的接种方式。各鹅场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控措施,对病鹅迅速注射小鹅瘟抗体,使该病对养鹅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金文杰,吕亚楠,王芳,等.我国小鹅瘟研究进展及成就 [J].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03):504-510.

[2] 杨会民.小鹅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和防控措施 [J]. 现代畜牧科技,2017(11):125.

[3] 方定一. “小鹅瘟”的介绍[J].中国畜牧兽医,1962(08):19-20.

[4] 王永坤,田慧芳.小鹅瘟的流行与有效防制措施[J].现代畜牧兽医,2007(01):32-35.

[5] 张国红,王泽民,何洪章.十二大禽病诊断与控制专家谈 第八讲—— — 小鹅瘟的诊断与控制[J].畜禽业,2001(09):46-47.

[6] 陈宏远,周碧君.鹅细小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03):259-265.

[7] 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第 2 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 165-1 668.

[8] 胡奇林. 鹅细小病毒病诊断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广东饲料,2012,21(12):42-44.

[9] 杜翔宇,李温明,胡振林,等.我国鹅细小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16,52(06):63-65.

[10] 盘磊,李福伟,李惠敏.小鹅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概况[J].水禽世界,2007(02):49-52.

[11] 朱延鑫. 小鹅瘟的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4(12):235.

[12] 曹志全,张绍祥,邵向群,等.仪征市小鹅瘟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5(07):32-37.

[13] 程晓霞,肖世峰,陈仕龙,等.短嘴型小鹅瘟病毒的传播途径 [J]. 中国兽医学报,2017,37(10):1 874-1 879.

[14] 李新华.小鹅瘟的诊断和防治[J].中国家禽,1997(10):40-41.

[15] 董兆华,何锦珠.小鹅瘟与雏鹅病毒性肠炎的鉴别诊断 [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05):181.

[16] 李天芝,于新友,李书光,等.小鹅瘟病毒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5,40(03):33-35+38.

[17] 侯水生.2016 年水禽产业现状、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J]. 中国畜牧杂志,2017,53(06):143-147.

作者:李天芝,于新友(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 256600)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创新团队项目(SDAIT-11-16) 作者简介:李天芝(1985-),女,山东菏泽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畜禽疾病诊断及防 控研究.

责任编辑:曹伟胜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疫病防治

宁洱县土鸡养殖现状及鸡病防治浅析

2019-10-19 15:52:34

疫病防治

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治体会

2019-10-19 17:26: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