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方鹅种有 4 种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及图谱》,占全国鹅品种资源的三分之一,分别为狮头鹅、乌棕鹅、黄鬃鹅和马岗鹅。其中,清远乌鬃鹅具有早熟、易肥、耐热和耐粗饲,皮下脂肪厚等特点,深得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但过低的繁殖性能和季节性休产等缺陷严重影响了品种的产业化开发。为此,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通过借鉴鸡选育及配套系生产的成功经验,把品系选育与杂交配套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培育广东鹅优质高产配套系中,为广东本地鹅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可为借鉴的思路。本研究对建立广东优质肉鹅的良种繁育体系,促进产地乃至全省养鹅业的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品种的有效开发利用,使我省优良家禽品种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现将有关选育工作总结如下。
1、优质型父本(M 系)选育—— — 清远乌鬃鹅的提纯复壮
1.1 育种素材
由清新县畜牧局保种场引进清远乌鬃鹅300套,其中公母比例为1∶6。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 50 个半同胞家系的基础群,并以此为零世代,开始闭锁群选育。
1.2 性状选择
选择提高的性状主要有 4 类。一是根据乌鬃鹅品种特点,进行体型外貌的选择,包括体型、羽色、胫色和肉瘤等;二是早期生长速度,即12 周龄体重;三是母鹅产蛋量性能的选育提高;四是公鹅的精液品质。
1.3 选育方法
采用闭锁群家系选育法。在品系的引进阶段,采用个体选育,即没有系谱资料,只根据个体的表型选种,将表型合格的个体公母鹅留种繁殖后代,主要选择外观和体重。在品系的外貌基本合格,群体较为均匀一致的条件下,开始进行闭锁群家系繁育,为半同胞家系法,即个体与父亲的血缘关系清晰。选种只考虑生长性能的性状,在体重指标测定后,种鹅进行限制饲养,到产蛋高峰时组建家系繁殖下一世代。
1.4 选种程序
A.出壳时按父系家系脚掌打孔子编号。
B.12 周龄时进行全群称重,按家系的体重平均值及变异系数大小排序,淘汰体重平均值太小及变异系数太大的家系,在入选家系内的个体再按体重进行排序,淘汰体重上限 10%左右的个体,并根据留种率确定体重下限,然后再结合个体的羽色、肉瘤等外貌性状进行现场选择。
C.开产前,再进行 1 次外貌、羽色选择并且强化免疫。
D.做家系产蛋记录。
E.最后,根据 500 日龄及亲代 900 日龄半同胞家系的产蛋量、蛋重及存活率的资料,采用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相结合的选育方法选留公母鹅,鉴定公鹅的精液品质后,按非近亲家系繁育方法组建新家系,进行下一世代的选育。
1.5 选育结果及分析
经过 5 个世代的选育,群体整齐度得到明显改善,性成熟略推后,初产蛋的种蛋合格率增加,产蛋量、蛋重和成活率得到提高(见表 1)。
2、速长型父本(N 系)选育—— — 阳江白沙鹅提纯复壮
2.1 育种素材
由阳东县白沙镇收集阳江白沙鹅 450 套,其中公母比例为 1∶4。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50 个半同胞家系的基础群,并以此为零世代,开始闭锁群选育。
2.2 性状选择
选择提高的性状主要有 4 类。一是根据白沙鹅品种特点,进行体型外貌的选择,包括体型、羽色、胫色和肉瘤等;二是早期生长速度,即12 周龄体重;三是母鹅产蛋量性能的选育提高;四是公鹅的精液品质。
2.3 选育方法
采用闭锁群家系选育法。在品系的引进阶段,采用个体选育,即没有系谱资料,只根据个体的表型选种,将表型合格的个体公母鹅留种繁殖后代,主要选择外观和体重。在品系的外貌基本合格,群体较为均匀一致的条件下,开始进行闭锁群家系繁育,为半同胞家系法,即个体与父亲的血缘关系清晰。选种只考虑生长性能的性状,在体重指标测定后,种鹅进行限制饲养,到产蛋高峰时组建家系繁殖下一世代。
2.4 选种程序
A. 出壳时按父系家系脚掌打孔子编号。
B. 12 周龄时进行全群称重,按家系的体重平均值及变异系数大小排序,淘汰体重平均值太小及变异系数太大的家系,在入选家系内的个体再按体重进行排序,淘汰体重上限 10%左右的个体,并根据留种率确定体重下限,然后再结合个体的羽色、肉瘤等外貌性状进行现场选择。
C. 开产前,再进行 1 次外貌、羽色选择并且强化免疫。
D. 做家系产蛋记录。
E. 最后,根据 500 日龄及亲代 900 日龄半同胞家系的产蛋量、蛋重及存活率的资料,采用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相结合的选育方法选留公母鹅,鉴定公鹅的精液品质后,按非近亲家系繁育方法组建新家系,进行下一世代的选育。
2.5 选育结果及分析
经过一个世代的选育,群体整齐度得到明显改善,性成熟略推后,初产蛋的种蛋合格率增加,产蛋量、蛋重和成活率得到提高(见表 2)。
3、高产品母本(W 系)选育—— — 合成系选育提高配套系繁殖性能
3.1 育种素材
经过对国内品种的考察比较,选择了五龙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和阳江黄鬃鹅作为育种素材。主要考虑到:五龙鹅是目前世界上产蛋率最高的鹅种,年产蛋达 80~100 枚,但具有白羽、肉用性能较差、个体小和不耐热的特点;四川白鹅属蛋肉兼用的中型优良白鹅,年产蛋达60~70 枚,较耐热,但其体型小、白羽、红脚的特征与广东灰鹅相比也有较大的差异;皖西白鹅产蛋量较低,年产蛋 28~32 枚,但肉用性能好;阳江黄鬃鹅与乌鬃鹅体型接近,有良好适应性和优良的肉质,利用品种间差异,测试与乌鬃鹅是否存在杂交优势。各品种质量性状观察结果见表 3。
3.2 杂交组合及后代性能测定的技术路线
3.2.1 杂交组合设定
由以上所选亲本品种与乌鬃鹅组成不同的杂交组合,通过正反交试验,统计相关质量性状,分析其遗传规律,以此指导外貌特征等质量性状的选择。
3.2.2 各组合后代性能测定
3.2.2.1 各组合后代外貌性状评定
8 周龄前,重点观察各组合的 F1 及其与乌鬃鹅公鹅回交代个体羽色、胫色、瘤色、喙色等质量性状组合及分离规律。
3.2.2.2 各组合后代生长及繁殖性能测定
8 周龄后,选留适应性强、体型外貌符合标准的组合后代,观察其繁殖性能。最终每个组合选留母 150 只,公 25 只,以 F1 代鹅进行横交,测试其性状分离程度,对部分性状通过测交选育;并用 F1 母鹅与乌鬃鹅公鹅进行回交,测试其相关性能,直至选育出遗传性能稳定,具有乌鬃鹅品种特征,繁殖性能良好的新品系。
3.3 杂交组合及后代性能测定的结果与分析
3.3.1 鬃色、羽色、胫色和肉瘤颜色的遗传特性
经正反交测试,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正反交结果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说明观察性状为常染色体控制,结果见表 3。
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控制上述质量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灰白羽色的基因位点上至少有 3 个等位基因,分别为等显性白羽基因(B)、隐性白羽基因(b)和灰羽基因(H),等位基因 B 对 H 为等显性,所以各杂交组合后代均以花羽为主;隐性白羽(b)对灰羽基因(H)为隐性,杂交后代中少量的白羽个体,说明在灰鹅和白鹅中均有少量的隐性白羽基因存在。
不同品种间的杂交组合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如乌鬃鹅与五龙鹅杂交后代花羽个体中,大部分为灰白相间,灰白之间没有明显分界。而乌鬃鹅与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杂交后代中,花羽个体表现为成片灰色与白色相连,界限分明。黄鬃鹅与乌鬃鹅杂交后代,羽色呈灰色,没有出现羽色分离现象,说明黄鬃鹅可能存在一种隐性羽色修饰基因,该基因位点的纯合可能会对灰羽基因的表现度产生影响。鬃色测试表明,乌鬃对白羽为显性,而黄鬃对乌鬃为显性,说明控制羽色和鬃色的基因位点有所不同。肉瘤性状观察结果显示:黑瘤对橘红瘤为显性,无瘤对有瘤为显性。胫色遗传上表现出红胫对黑胫为显性。
3.3.2 适应性与个体生长速度
引进白鹅均为长江以北品种,原产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与华南地区有较大差异,适应性值得探讨。通过对各杂交组合后代母鹅的生长性能及死淘率测定,发现适应性强的后代生长速度快、整齐度高。结果见表 4。
生长性能及死淘率统计结果显示:黄鬃鹅与乌鬃鹅的正反交后代均表现出健雏率高,早期长速快,适应性好,死淘率低的特点,特别是 8 周龄体重均优于其他各组;皖西白鹅与乌鬃鹅的正反交后代 8 周龄体重略低于黄鬃鹅与乌鬃鹅后代,后期生长速度较快,12 周龄体重均优于其他各组,但死淘率偏高,生活力显不足;四川白鹅与乌鬃鹅的正反交后代,生长速度虽低于前面 2 种组合,但 8 周龄体重仍然超过3 000g,符合市场要求,死淘率较低,生活力较好。五龙鹅与乌鬃鹅的杂交后代,各值均处于劣势,适应性不好,这与五龙鹅不适应华南地区高温高湿气候有关。
3.3.3 繁殖性能测定
各杂交组合后代开产日龄及产蛋性能观察(见表 5)显示,以乌鬃鹅为父本,四川白鹅为母本,其杂交后代 500 日龄产蛋数为 42 枚,900日龄产蛋数达 99.5 枚;以五龙鹅为父本,乌鬃鹅为母本,其杂交后代 500 日龄产蛋量为 48枚,900 日龄产蛋量为 97.5 枚,但后期死淘率增加,900 日龄产蛋量不如前者。而其他杂交组合均没体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3.4 高产母系(W 系)合成及选育提高
经过各组合后代的观察,以四川白鹅、五龙鹅与乌鬃鹅杂交后代个体的产蛋性能较优,特别是四川白鹅后代毛色分离较少、个体适应性强;五龙鹅后代适应性较差。皖西白鹅、黄鬃鹅与乌鬃鹅杂交后代除有生长速度的杂交优势外,并未在繁殖性能表现出优势。因此,综合考虑杂交后代的质量和数量性状的表现,最终选留了四川白鹅与乌鬃鹅杂交后代通过横交固定,建立高产蛋系灰鹅母系,开展全同胞家系选择。在保持高生产性能的基础上重点对灰羽、乌胫进行纯化。
母本 W 品系经过 4 个世代的选育,除体型外貌符合广东灰鹅品种要求外,繁殖性能基本稳定,年产蛋达到 53.4 枚(见表 6)。公鹅 12 周龄平均体重较零世代提高 527g,母鹅体重较零世代提高 367g,群体整齐度明显提高。
4、配套系组合及其商品代生产性能
4.1 中速型肉鹅配套系
4.1.1 配套组合
以速长型 M 系为父本,W 系为母本生产中速型商品肉鹅。
4.1.2 性能特点及技术指标
该配套系父母代生产效率高,每只母鹅可每年提供种蛋 53.4枚,提供种苗 42.72只;商品代肉鹅早期生长速度快,60 日龄平均料肉比可达 2.2∶1,公鹅体重达 3 871g,母鹅体重达3 461g,产品符合消费市场对优质肉鹅的需求。
4.1.3 经济及社会效益
通过配套系选育,平均每只父母代母鹅年繁殖鹅苗数可达 41 只,以广东全省每年饲养160 万只母鹅,年更换 1/4 计,如果全部采用高产配套系,每年可多产鹅苗 640 万只,每只鹅苗平均价按 12 元计,每年可使母鹅饲养户增加收入 7 680 万元。通过新品种的推广,鹅苗生产这一制约养鹅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将最终得到解决,从而可以降低养鹅业的成本,充分利用农村闲散的劳动力资源和荒滩草地,推动养鹅业在农村的发展,为农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稳定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4.2 优质型肉鹅配套系
4.2.1 配套组合
以优质型 N 系为父本,W 系为母本生产优质型商品肉鹅。
4.2.2 性能特点及技术指标
该配套系父母代生产效率高,每只母鹅可每年提供种蛋 53.4 枚,提供种苗 42.72 只;商品代肉鹅早期生长速度快,60 日龄平均料肉比可达 2.6∶1,公鹅体重达 3 571g,母鹅体重达3 384g,产品符合消费市场对优质肉鹅的需求。
4.2.3 经济及社会效益
按市场价格,每只父母代种雏的生产成本约为 8 元,预期每只父母代种雏的售价为 20元,则每推广一只种雏可获毛利 12 元。广东每年更新 40 万只种鹅,推广单位每年可获利 480 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作者:梁勇1杨冬辉1,2陈国胜1(1 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520;2 广东省阳江智特奇鹅业有限公司,广东阳江 529500)
责任编辑:罗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