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应用微生物制剂促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

洪桂香(武汉市汉阳区自力新村18号6楼1室,武汉430055)

众所周知,养殖就是养肠道,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有助于动物建立正常的肠道微生物区系,有效杀灭或抑制潜在致病菌,增强机体免疫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近些年,在畜牧饲养饲料中禁止添加抗生素,以及治疗用抗生素在兽药行业从严管理以后,给集约化养殖企业如何防控动物疾病提出了新的要求,微生态制剂的出现给养殖业带来新的光明,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将使畜牧业走上新的健康发展道路,广受畜牧养殖业内人士的关注。

1、微生态制剂在畜牧饲养中的功用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活菌制剂,是由许多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构成,可直接饲喂动物的活菌制剂,具有调整或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改进并增强机体力,减少疾病发生而促进动物生长或提高饲料转化率,保护环境等功能。同时具有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抗药性、成本低和效果显著等优点。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已有50年的历史,是目前饲料中使用量大和广泛的添加剂。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动物机体功能的下降,而且长期使用会在动物体内残留和富集,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微生态制剂是一种新型菌剂,作为一种可望取代抗生素的畜禽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广阔,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微生物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乙酸、丙酸等有机酸和消化酶,进而促进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有机酸的产生可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增殖,从而维持养殖动物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肠道疾病。有益菌在肠道繁殖代谢过程中,合成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酶系,能够协助机体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等结构复杂、不易消化的营养成分分解为易于机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营养物质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

有益菌尤其是乳酸菌进入肠道后产生有机酸,降低了肠道的pH值。低pH的酸性环境不利于大多数致病菌的生长,可减少肠道内致病菌的数量。乳酸杆菌、链球菌和芽孢菌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多肽类抗菌物质,如嗜酸菌素、乳糖菌素和杆菌肽等,这些细菌素可抑制或杀死病原菌。饲用微生态制剂有益好氧菌可消耗动物肠道内的氧气,创造利于厌氧菌生长的环境,抑制了好氧性致病菌的生长,促进厌氧菌的繁殖,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有益菌可与病原菌竞争肠道内有限的定植位点与营养物质,控制病原菌的数量。有益菌的拮抗作用可有效调整肠道菌群,维护微生态平衡,减少有害菌,降低动物的发病率,提高成活率。

芽孢杆菌被吞食进入肠道后消耗氧气,造成缺氧环境,从而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的增殖,阻碍病菌的入侵和定植,维持正常的肠蠕动,刺激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

有益菌在体内可产生各种消化酶,尤其是某些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可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大大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可刺激动物免疫系统的及早建立,调动和提高动物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因而提高了整体的抗病能力。研究证明服用了微生态制剂(含乳酸菌)的动物体内干扰素的活性和巨嗜细胞的活性均有所提高。氨、胺、吲哚、硫化氢和靛基质等物质对动物肠道黏膜细胞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乳酸菌等在肠道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有机酸、细菌素等物质,可抑制肠内大肠杆菌等腐败细菌的生长,降低脲酶的活性,进而减少蛋白质向氨、胺等有害物质的转化,使肠内氨的浓度降低,并减少向外界排泄,改善了畜禽的生活环境。减少舍内氨气、臭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环境污染,改善饲养环境,健康环保,绿色安全,可以长期添加。

有益菌产的有机酸可提高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增强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对新生畜禽十分有益。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氨基酸和未知促进生长因子等,补充营养,促进动物生长。某些有益菌(如芽孢杆菌)在肠道内可产生氨基氧化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类,从
而降低血液及粪便中氨、吲哚等有害气体浓度。芽孢杆菌能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有机质,将其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氨基酸及氨,改善水质,为单胞藻提供营养,还可使氨浓度降低,净化水质。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促进家禽健康成长,能有效改善肉禽羽毛光亮,酮体品质,冠红脚黄。提高饲料转化率,缩短饲养周期,增强抗病力,辅助药物治疗,加快肉禽病体康复。蛋鸡、种鸡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应用在产蛋鸡饲料能够提高蛋重,对输卵管和卵巢起到修复保健作用,并显著改善蛋壳质量,稳定蛋鸡生产性能,延长产蛋高峰期。提高种鸡受精率孵化率,减少破蛋率。提高雏禽的成活率整齐度,增强品相。预防骨质疏松,促进排除胎粪和卵黄快速吸收,预防雏禽长途运输引起脱水症。预防因接种疫苗、转群、断喙和换料等引起的应激反应。

2、微生态制剂在畜牧饲养中的菌种选择与使用

以集约化养殖为特点的现代化畜牧业,为保持动物的健康,在面对环境恶化、疾病传播的境况下,滥用抗生素似乎成为唯一选择。饲养环境的恶化和抗生素的滥用,给动物生产、食品安全和环境带来较大的威胁。微生态制剂所含的益生菌以其优越的性能在生猪生产中逐渐被广泛采用。它具有改善猪只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
能,预防和控制腹泻,改善母猪便秘,降低畜舍氨气浓度,降低全程生产成本等作用。目前微生态制剂逐渐被广大养殖场主所接受。

动物饲养中所发生的疾病,无论是病毒病,还是细菌病,其中有部分由肠道疾病引起。微生态制剂在肠道中通过定植、繁殖及分泌抗菌物质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达到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乳酸杆菌是良好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能通过淋巴循环活化全身免疫系统,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等细胞因子,提高机体局部免疫功能,从而抵御野毒侵染。同时微生态制剂与特异性疫苗免疫具有协同作用,如果与疫苗协同使用,使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有效结合,可大大提高预防疾病的作用。微生态制剂不同于抗生素等药物直接发挥作用,而是需要在肠道内定植增殖,靠代谢产物发挥作用,但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生猪生产中的饲料或饮水中需长期添加,作用效果才会明显。微生态制剂适合各种日粮成分,它耐高温,耐酸碱,抗制粒,对环镜要求较低。

在动物养殖生产中要大力提倡在饲料中不要添加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可使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制剂、新型抗菌药物及细胞因子制剂等,既安全、效果好、使用方便,又无药物残留、不产生耐药性,能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这是养殖业今后的用药方向。

微生态制剂包括动物微生态制剂和植物微生态制剂。动物微生态制剂既包括正常微生物成员,尤其是优势种群的活菌制剂,还包括一些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物质所制备的制剂如益生元,其能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或生态效应。

并不是每种微生物都可以用来作为动物微生态制剂来使用,只有充分满足动物对饲料的需求才行。我国农业部曾颁布了有关饲料添加剂的公告,其中规定共有16种可以添加到动物饲料中的微生物添加剂菌种,不同菌种其作用机理不同,同时不同动物都存在各自的消化系统特点,因此不同动物机体对益生菌的需求也大不相同。所以,实际饲养过程中应按照实际需要对制剂进行选择,通常选用片球菌、乳酸菌及双歧杆菌等产酸细菌可达预防常见动物疾病的目的,获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能促进动物快速生长,提高饲料效率。

微生态制剂进入肠道后会与其中的正常菌群相互作用,产生共生、栖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关系,因此作用机理相当复杂。根据微生态制剂使用的菌种类型,主要分为单一菌类和复合微生态制剂两大类,其中单一菌类微生态制剂又包括以下类型。

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菌属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由于受生产技术、工艺水平所限,在产品贮存、运输和再加工过程中,易受干燥、高温、高压和氧化等不良环境的影响,造成活菌数下降,导致产品贮存期短、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了饲喂效果。

光合细菌类微生态制剂是一类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异养微生物,主要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辅酶Q和抗活性病毒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天然色素。光合细菌菌体蛋白中多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于酵母菌。光合细菌类代谢中产生糖类、氨基酸类和维生素类等生物活性物质,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以太阳能或紫外线做能源,利用有机物和有害气体为基质,净化水质与土质,在促进水产动物生长,改善色泽等方面也有良好的作用。

芽孢杆菌类微生态制剂菌属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中仅零星存在,对干燥、高温、高压和氧化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产品稳定性高,在肠道发芽生长具有多种有效的酶促效应。目前应用的以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及蜡样芽孢杆菌等为主。酵母微生态制剂零星存在于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中,以啤酒酵母、产朊假
丝酵母等为主。复合微生态制剂由多种菌复合配制而成,能适应多种条件和宿主,具有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等多种功能。

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能产出大量的有机酸、溶菌酸及过氧乙酸等,具有较强的杀菌功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和有机物的腐烂分解;代谢中产生的多种氨基酸、合成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给动物增添营养物质,帮助食物消化吸收,促进宿主代谢,克服腐败过程,分解与转化有害物质,保障动物健康的生理状态;能刺激肠道免疫细胞,增加局部免疫抗体数量,诱导免疫球蛋白IgA的分泌,改善动物机体免疫力与抗病力。乳酸菌主要有嗜酸乳杆菌、双歧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等,是一种可分解糖类产生乳酸的革兰阳性菌,厌氧或兼性厌氧生长。乳酸菌在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微生物群系的稳定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大部分乳酸菌的耐热能力比较差,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饲喂效果。

芽孢杆菌类(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 和纳豆芽孢杆菌等)好氧的芽孢杆菌可消耗肠内氧气,使局部氧分子浓度下降,抑制有害大肠杆菌与沙门菌繁殖,其代谢中产生的细菌素与过氧化氢对有害菌也有强大的杀伤能力;抑制腐败菌生长,进而减少氨、胺有害物质的产生;代谢产物中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促生长因子及各种酶(蛋白酶、淀粉酶等)给动物提供营养,帮助消化食物,大幅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在反刍动物瘤胃中,能分解纤维二糖,为动物提供营养;并改善免疫力与抗病力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及东洋芽孢杆菌等是一类好氧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芽孢,由于芽孢的特殊结构使芽孢杆菌对干燥、高温高压、氧化、强酸强碱和挤压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产品稳定性高,并且具有较强的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在肠道发芽生长具有多种有效的酶促效应。

肠球菌类(粪链球菌、尿链球菌、禽链球菌、鸟链球菌和乳链球菌等)能产生乙酸、甲酸,拮抗致病性大肠杆菌与沙门菌,维持肠道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比例,调节菌群平衡;还能产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

酵母菌类(啤酒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菌等)酵母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动物的有效养分;能产生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物质,有利于乳酸菌和放线菌的生长;改善动物免疫力与抗病力;还能产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和氨基酸及多种酶类。酵母菌主要有啤酒酵母、酿酒酵母和红色酵母等。酵母细胞富含蛋白质、核酸、维生素和多种酶等,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力,增加饲料适口性,促进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等功能,可提高动物对磷的利用率,可以用来发酵生产饲用单细胞蛋白。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初生动物的肠道菌群还没有建立,这期间微生态制剂的添加会比出生后期建立稳定肠道菌群的效果更加显著。添加禽用微生态制剂以后,肉鸡体液免疫水平明显提升,其中1日龄肉鸡的免疫效果明显好于7日龄。如果动物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么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更容易发挥出来,获得的效果也更加明显,但是如果动物始终处于恶劣环境中,加上室内氨气浓度较高,这种情况下肉鸡的免疫力会大大降低,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情况下添加微生态制剂,对于改善动物体氮平衡、控制机体氮排放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鸡舍中氨气含量的降低,同时添加微生态制剂还能对肠道内菌群平衡进行调整,促进肉鸡免疫力的增强。

3、微生态制剂在畜牧饲养中使用的注意事项

动物微生态制剂由于其无残留、无毒害及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被作为抗生素替代的理想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动物微生态制剂是可作兽药、饲料添加剂及环保使用的一类生物制品,可以预防、治疗疾病,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促进动物健康。同时利用微生态制剂对畜禽粪便及废弃物进行处理,可降低畜禽粪便臭味,降低饲料的N、P排泄,减少蚊蝇滋生和进行粪便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生产中应用的微生态制剂,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两类,即微生态调整剂和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微生态调整剂是指用以调整失去平衡的菌群,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微生态制剂,如治疗因菌群失调引起幼畜禽下痢的调痢生、健复生、生物制菌王和EM等。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是指直接饲喂动物的活菌制剂,多以乳酸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等为主,用于畜禽的育肥、抗病。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菌或活菌制剂,是指由许多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构成的可以直接饲喂的活菌制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调整鸡肠道菌群平衡,有助于其建立正常的微生物区系,有效排除或控制潜在的病原菌,增强其免疫系统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作为饲料微生态制剂对菌种的质量与数量有较高的要求。微生态制剂活菌数是指每克成品当中所含有的有效活菌数量。对于产品总活菌数的标示量应该是其在保质期内存活的有效活菌数。比较不同生产厂家的微生态制剂有效活菌数要在定义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对于活菌数的标示量并非越多越好,对于每种产品都有其最适添加比例,对于微生态制剂来说,通过大量试验证明
饲料中所含的活菌数最佳范围在106~107。评价饲用微生态制剂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它添加到实际日粮中饲喂肉鸡,并以其生产性能表现来衡量微生态制剂的优劣。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既包括正常微生物成员,尤其是优势菌群,还包括一些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物质所制备的制剂,能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或生态效应。

菌种的选择:动物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不同动物种类对菌种的要求也不同,同一菌株用于不同的动物,往往产生的效果差异较大。使用时一定要了解菌种的性能和作用,选用合适的菌种,适于单胃动物的益生素所用菌株一般为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等。应用时间与对象动物的年龄、性别、种类也影响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应用时间要早,新生畜禽使用更佳,长时间连续饲喂效果也好。剂量与浓度有效的活菌数是影响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产品中必须含有相当数量的活菌数才能达到较好效果,但添加过量有时会适得其反,造成饲料成本上升,不同畜禽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添加。

微生态制剂用于动物疾病治疗,不管采用何种用药程序,一旦用药停止后,微生态制剂的效应均消失。原因是即使宿主动物的原籍菌也不会永久性地保留,但总体上正常菌群保持恒定,而具体的菌株还是会发生变化的。如在动物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尽管大肠杆菌总数可能一 样,但主要的血清型也会周期性地改变。细菌种间的这种变化表明,尽管服用的微生态制剂菌种可以在肠道内定植,但一旦有另一种更能占据同样位点的、自然获得的菌株出现,服用的微生态制剂菌就会被这种菌取代。动物在新生期、断奶期及成年期,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动物的生理状态和免疫状态都不一样。对仔猪使用微生态制剂,其效果要比生长后期的猪效果明显。原因是在新生期,正常菌群还处于连续变化的阶段,在这个期间要比在生长后期即已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正常菌群时,更易影响菌群。因此,在动物出生后尽早添加微生态制剂是可取的。微生态制剂的活性对其效力的发挥较重要,这就要求生产厂家在生产微生态制剂时,应对生产菌种进行系统的鉴定,生产的产品出厂时应有足够的菌数,以保证在规定的贮存期内能达到发挥良好作用的必需的活菌数。

微生态产品注意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活菌数量不断减少,其失活速度因菌种和保存条件而异,在打开包装后应及时用完。由于益生菌制剂是活菌,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抗菌剂对其有杀灭作用,一般应禁止与其敏感的抗生素药物同时使用。在选择使用微生态制剂上普遍存在的误区是按价格选择及在使用上存在着盲目性。微生态制剂是活菌制剂,应看其是否有活性并保证活菌能够到达鸡消化道,在鸡肠黏膜上定植及活菌的产酶能力和活菌的代谢产物是否有效。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了解微生态制剂每克产品中含多少活菌数,该值多少钱,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只要便宜就选择。同时,对使用活菌数的目的要明确:要用其预防腹泻,还是促进鸡生长,提高鸡生长性能,或者改善鸡的饲养环境。更重要的是,用户应该选择的是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它的价格,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不管多便宜,添加在饲料中都是浪费。

4、在畜牧饲养中常用的饲料添加剂

为促进肉鸡正常生长,防止发病,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在现代肉鸡饲养中,普遍使用饲料添加剂,如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抗生素、抗氧化剂、防霉剂、酶和着色剂等。添加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如大部分饲料日粮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完全,应注意添加适当比例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一般占日粮0.05%~0.1%,20日龄雏鸡日粮中应加抗鸡白痢药物,15~40日龄雏鸡日粮中,应加抗球虫药和其他抗生素药物。

维生素添加剂是在饲料中补充维生素不足的营养性物质,一般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可溶解于油脂及溶解油脂的溶剂,常用的有4种: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10种,它们在水内的溶解度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4、维生素B5、烟酰胺、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H和维生素C。人们知道维生素是人和动物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营养物质。除少量几种维生素在体内可以少量合成外,绝大多数维生素必须从饲料中摄取,同时也根据不同种动物和同种动物的生长、生产阶段的不同,维生素需要量也不同,因此应根据以上条件设计维生素的添加量,以满足不同动物的生产、生长、繁殖及维持的维生素需要量。生产中应使用肉鸡专用维生素添加剂,添加量可参照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上的推荐用量,一般为0.02%~0.05%,但应考虑日粮构成、环境条件、疾病、运输、转群和注射疫苗等情况,鸡处于这些逆境条件下时维生素的添加量可适当增加。维生素有自己的稳定性,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维生素添加剂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效价会逐渐降低。保管不当时,如阳光直射、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与其他物质制成合剂等因素,均会导致维生素效价受到一定影响。一般维生素添加剂的贮存,要求容器密封,避光,防湿,温度20℃以下,短期内用完。因此维生素添加剂应尽量购买出厂日期短,包装符合要求的产品。一次购买不要太多,现购现用,以防积压浪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原料构成不是铁元素、铜元素和锰元素等,而是含有微量元素的化合物,例如,硫酸亚铁、硫酸铜等等。有的国家把这些化合物统称为微量元素盐。常常需添加的微量元素以盐类作为添加剂,在日粮中添加剂量较小,一般是0.01%~0.1%,常使用玉米或面粉作为扩散剂,因此应注意混合均匀。微量元素是
动物生存必需的营养素,在动物体内及饲料中含量虽少,但对于畜禽、水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却关系重大。到目前为止,微量元素营养经历了无机盐、简单有机化合物和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及缓释微量元素4个发展阶段。与前面两者相比,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更容易被机体吸收利用,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并且在
防治疾病、抗应激、提高养分利用率和改善畜禽的繁殖性能方面有着特殊作用,只是价格贵使用受到了限制,而缓释微量元素其效果好,用量少,成本低,这将是以后微量元素添加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着色添加剂的作用是为了满足市场上对优质肉鸡皮肤黄色的需要,在饲料中添加可加深皮肤颜色。常用的有合成的类胡萝卜素,以补充饲料中叶黄素的不足,添加量一般为每吨饲料添加2~10g。由于市场上着色添加剂产品种类较多,养殖户在生产中应密切关注所用的着色添加剂是否对人体有害。在肉鸡饲料中添加着色剂可以提高肉鸡胴体的美观性,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常情况下,肉鸡皮肤的黄色大都来自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这是一种黄色的脂溶性色素,生长期的植物可大量提供。在水产动物饵料中添加适量的着色剂可改善其皮肤和肌肉的颜色,提高观赏鱼类的观赏性,提高商品鱼的商品价值。随着集约化养殖体系的形成和畜产品安全标准的逐步完善和提高,天然的着色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合成着色剂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当今动物营养领域研究的重点。许多着色剂是安全有效的,它们为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颜色的需求,增进食欲,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饲料和养殖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着色剂应用于生产。

氨基酸是指一类含有羧基(-COOH)并在与羧基相连的α-碳原子上连有氨基(-NH3)的有机化合物,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必需氨基酸是指在畜禽体内不能合成或能合成但合成速度慢且数量少,不能满足正常需要,须由饲料来供给的一类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畜禽体内合成较多或需要较少而不需由饲料来供给也能满足畜禽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一类氨基酸。氨基酸添加剂是在饲料中用来平衡或补足某种特定生产目的所要求的营养性物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营养的实质是氨基酸营养,添加于饲料中的氨基酸,主要是植物性饲料中最缺的必需氨基酸,用作添加剂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赖氨酸和蛋氨酸。添加剂量一般是0.02%~0.05%。氨基酸营养的核心是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天然饲料的氨基酸平衡较差,几乎都不平衡,天然饲料的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各不相同,由于不同种类、不同配比天然饲料构成的全价配合饲料,虽然尽量根据氨基酸平衡的原则配料,但是它们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之间的比例仍然是变化多端、各式各样的。因此,需要氨基酸添加剂来平衡或补足某种特定生产目的所要求的需要量。常规饲料原料通常不能满足家禽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要,因此需要通过添加人工合成的氨基酸来补充。成年家畜必需氨基酸有8种,即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苏氨酸;生长期家畜除上述8种外,还需组氨酸与精氨酸;对雏禽来说,除上述10种外,还需甘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家禽日粮中使用的氨基酸主要是家禽的限制性氨基酸。如鸡日粮中常用蛋氨酸和赖氨酸,偶尔也有添加苏氨酸和色氨酸。此外,甘氨酸和谷氨酸钠可以作为雏鸡日粮中的调味剂,有提高食欲和促进生长的作用。家禽日粮中使用合成氨基酸添加剂可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补充饲粮限制性氨基酸的不足,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促进动物生长。

抗氧化剂即为防止或延缓饲料中某些活性成分发生氧化变质而添加于饲料中的制剂。主要用于含有高脂肪的饲料,以防止脂肪氧化酸败变质,也常用于含维生素的预混料中,它可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失效。抗氧化剂是阻止氧气不良影响的物质,它是一类能帮助捕获并中和自由基,从而祛除自由基对机体损害的一类物质。现代饲料生产为了满足家禽等养殖业的需要,十分注重饲料营养成分的全面性和平衡性,因此常常在饲料中加入油脂、鱼粉和脂溶维生素等,但这些成分往往是饲料中最易造成氧化的。饲料中的某些成分,如鱼粉和肉粉中的脂肪及添加的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可因与空气中的氧、饲料中的过氧化物及不饱和脂肪酸等的接触而发生氧化变质或酸败。为了防止这种氧化作用,可加入一定量的抗氧
化剂。优质肉鸡饲料由于含油脂较多,在贮存过程中,其中的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等会自动氧化,使饲料变质,因此在较长时间贮存优质肉鸡饲料时,配合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是必须的。

防霉剂的作用主要是在高温、潮湿的季节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在自然界中霉菌分布较广,种类繁多,而多数霉菌都能引起饲料的发霉变质,使饲料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适口性变差。发霉严重的饲料不仅毫无营养价值,而且用其饲喂动物还可造成动物生长停滞,内脏受损,甚至中毒死亡。防霉剂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贮存时间。在饲料中应用防霉剂是防止饲料霉变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饲料中使用防霉剂必须保证在有效剂量的前提下,不能导致动物急、慢性中毒和药物超限量残留;应无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不良作用;防霉剂也不能影响饲料原有的口味和适口性,如一般乙酸、丙酸等有机酸类挥发性较大,容易影响饲料的口味,因此选用盐类或醋类效果可能较好些。较理想的防霉剂还应有抗菌范围广、防霉能力强、易与饲料均匀混合及经济实用等特点。一般情况下,丙酸盐和一些复合型防霉剂是首先考虑的品种,产品经济实用,质量和作用效果均有保证。

近年来将乳酸菌等不耐热的益生菌进行包埋或者制成微胶囊形式的产品,是饲料工业的热门课题之一。根据正常菌群的宿主特异性理论,从消化道正常菌群进行分离益生菌是首选,同时还要考虑到对宿主上皮细胞黏附能力的高低,在肠道中的定植速度以及耐酸耐胆汁能力。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有益菌株,使其具有比较强的抗热、抗酸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研究比较多的组合是:不同特点益生菌之间的配合;益生菌与抗生素联合使用;益生菌与酶制剂、有机酸和多肽等物质的复合使用,联合使用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5结束语

总之,由于部分益生菌能产生氨基氧化酶及分解硫化氢的酶类,可将吲哚类氧化成无毒、无害的物质,从而降低畜禽舍内氨气、硫化氢的浓度和臭味,减少环境污染;并能利用肠道腐生菌产生的大量吲哚、硫化氢和胺等含氮有害物质,抑制产胺的腐败菌;降低肠道的硝基还原酶、氮还原酶和β葡聚糖苷酸酶等的活性,防止有害毒素的产生。在实际生产中应综合考虑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营养特性强的菌株,同时注意其使用方法,以使产品的营养生态调节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工程、微囊工艺和缓释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在畜牧养殖业中应用必将更加广泛,前景更加广阔。

责任编辑:聂庆华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试验研究

鸡免疫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疫苗效果评价

2019-10-22 18:10:11

前沿综述

2018年我国禽流感等主要禽病流行情况与2019年预测分析

2019-10-11 9:39:2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