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皮刺螨(Dermanyssus gallina),又名鸡红螨。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寄螨目(Parasitiformes)、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1]。截至2009年,皮刺螨总科共发现7科47属356种[2]。鸡皮刺螨常寄生于鸡,也可寄生于火鸡、鸽等禽类,是鸡场中常见、危害较严重的体外寄生虫,呈世界性分布。欧洲蛋鸡场皮刺螨感染率可高达83%,在我国笼养蛋鸡调查中,有64.1%的养鸡场感染鸡皮刺螨,造成较大损失[3]。据王芳菲等对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我国有27.76%的鸡场存在皮刺螨、北方羽螨和鸡羽虱的感染。其中,皮刺螨占总发病率的53.85%[4]。鸡皮刺螨有时也叮咬人,吸人的血液,引起皮肤红疹和皮炎,并传播一些重要疾病[5]。
1、病原形态和生活史
鸡皮刺螨常呈明显的灰色或微黑色的小圆点,虫体呈椭圆形,后部略宽,吸饱血后虫体转为红色,体长0.5~1.5mm。体表有细皱纹并密生短毛,假头长,螯肢呈细长针状。腹面有4对较长的肢,肢端有吸盘。该螨成群栖息在鸡舍的缝隙、物品及粪堆下面等阴暗处,呈现类似于撒盐或撒胡椒面的灰白色状态。主要在夜间侵袭鸡体吸血,白天则藏于隐蔽处,为暂时性寄生虫。鸡皮刺螨的发育属不完全变态,经过虫卵、幼螨、两期若螨和成螨4个阶段的发育。雌螨每次吸饱血后12~24h,在鸡窝的缝隙或碎屑中产卵,每次产卵10多个,一生产卵40~50个。在20~25℃条件下,卵经过48~72h孵化出幼螨,幼螨不吸血,经24~48h由若螨蜕化为成螨。整个生活史只需要7天左右。成螨耐饥饿能力强,4~5个月不吸血仍能存活[6]。
2、症状及危害
皮刺螨广泛存在于鸡养殖场。初期皮刺螨数量不多时,鸡群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皮刺螨的大量繁殖增长,四处扩散后,鸡群开始燥动不安,啄毛,容易惊群,夜间有鸡惊叫。皮刺螨吸食鸡的血液和组织液并分泌毒素,鸡皮肤偶有红疹和损伤,鸡采食量下降,消瘦,生长缓慢。蛋鸡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变浅易碎,蛋重变轻。鸡蛋上可见迅速移动的小黑点。雏鸡可因贫血而死亡。鸡场工作人员被叮咬后出现皮肤瘙痒、丘疹和皮炎等症状。
鸡皮刺螨可携带沙门菌、巴斯德菌、丹毒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李斯特菌等20多种病原,参与传播疾病[7];同时也是Q热、东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黄病毒和甲病毒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携带者,并且一定程度上威胁人类健康[8,9]。
3、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保持鸡舍清洁和干燥通风,及时清除污染的垫草和粪便脏物;进出鸡场的运输车辆和工具要做好消毒,饲养人员每次进出鸡舍注意换鞋;定期检查鸡体表是否有螨存在,定期进行驱虫;坚持全进全出原则,在一批鸡转群后,应彻底清扫鸡舍,高压冲洗消毒,再使用杀虫剂,空舍时间至少维持1个月[10]。
4、治疗
通常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杀灭鸡体上的螨,溴氰菊酯50mg/kg或杀灭菊酯200mg/kg药浴,喷洒,隔5~7天重复1次;空舍后用0.05%双甲脒溶液、15%哒螨净等溶液喷洒鸡舍内的栖架、地面、缝隙和墙壁等处[10]。蛋箱及鸡笼用开水浇烫后在阳光下暴晒。由于螨发育周期约为1周,许多杀虫剂对虫卵几乎没有杀灭作用,所以鸡体和鸡舍都需要隔周重复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5、防控研究进展
较多鸡场看到螨虫较多时才开始用药,其实这时已经错过防治最佳时期,因此常通过增加用药量或防治次数来控制螨虫的危害。由于螨虫抗药性增强,以及药物残留、生态环境安全及动物福利等问题,要求开发出新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方法。
5.1生物制剂及物理防控方法
1998年法国的Claude Chauve提出了捕食性螨、苏云金杆菌、二氧化硅粉尘、摄食抑制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等替代方法[11]。
法国一些家禽农场将2种品系的捕食性螨联合应用并取得成功:一种喜欢生活在垫料中,以红螨为食;另一种则更喜欢生活在生产系统内[12]。但需要不定期地添加以维持其数量水平。
基于温度高于45℃会致家禽红螨死亡的事实,近期欧洲国家已实施“热处理”方法。常见操作模式为:在移出家禽后,加热禽舍至60℃并持续2小时;或加热至45℃并持续更长的时间,在采用此方法前必须考虑到设备上塑料部件的可熔性,且须在专家非常谨慎的指导下采用这种方法。特殊的“间歇光照计划”也是控制红螨的工具。这种方法多运用于俄罗斯、中东和非洲一些国家。由于这种方法会对饲料消耗量、产蛋性能和昼夜节律造成负面影响,欧洲家禽福利法已禁止采用这种照明方式[13]。
2004年发现惰性粉尘控制皮刺螨的潜力,这是一种以二氧化硅化合物为基础的物理防治方法,之后该方法在欧洲鸡蛋生产设施中被经常使用[13]。应用这种方法,二氧化硅化合物可阻塞甲壳素之间的连接,导致螨虫无法行动,此外硅酸盐尘埃进入皮刺螨呼吸系统,造成其窒息。但家禽舍内应用惰性粉尘会引起家禽和养殖人的应激和健康问题,这种治疗方法的影响和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调查。
2007年Faria和Wraight提出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可作为一种非化学控制剂,用于控制一系列节肢动物害虫[14]。白僵菌悬液对鸡皮刺螨的若虫和成体阶段具有较强的毒性,这种天然产物可用于替代或与目前用于防治鸡皮刺螨的其他杀螨化合物组合使用。
2016年Ole Kilpinen等提出关于蜱螨亚纲成员可被惰性粉尘和昆虫病原真菌分生孢子排斥的实验室证据。有5种惰性粉尘产品对家禽皮刺螨有较好的效果,当在生物测定中测试时,它们会导致螨类出现回避行为,驱避活性取决于剂量和相对湿度(RH)[15]。惰性粉尘和白僵菌分离物的组合显示出协同作用,并在实验室研究中的控制水平显著增加[16]。
植物精油对螨也有一定毒性作用,同年FarzamM等发现当香芹酚和百里香酚这2种植物提取物配比为4∶1时,杀螨活性提高且残留毒性小[17]。植物精油可通过饮水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具体有无副作用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
螨的微生物研究中发现皮刺螨体内除致病菌外还有种名为Cardinium的共生菌,这种共生菌目前只发现存在于皮刺螨中。Cardinium可通过诱导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性别紊乱和增加雌性生殖等方式控制螨的繁殖[18]。通过深入研究了解螨体内共生菌群的数量、种类、与螨的关系,破坏螨体内菌群平衡以达到杀螨目的。
5.2疫苗研究
2012年,英国Moredun研究所与辉瑞动保合作开发1种疫苗来帮助母鸡对抗吸血螨虫。该团队采取的方法是给蛋鸡接种螨虫的特定提取物,从而诱导母鸡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当螨虫吸食鸡血的时候将螨虫杀死[19]。研究人员发现,红螨对疫苗的反应与牛蜱对疫苗的反应类似,通过接种免疫使禽类的血液中产生针对螨虫肠道膜蛋白的抗体。2017年Moredun研究所首次发表了关于原型PRM(Poultry Red Mite)疫苗的功效结果,该疫苗含有可溶性螨虫提取物(SME)中的天然蛋白质,使用含有SME的疫苗可减少实验中78%的鸡皮刺螨。然而,这些研究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小规模进行的,疫苗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20]。该研究所认为,现在的挑战是要设计一种合适的重组抗原疫苗,使疫苗能够产生足够大和持久的免疫应答,而避免依赖于多次接种来保持应答水平。合适疫苗并应用于生产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国藩.中国经济昆虫志,第四十册,蜱螨亚纲, 皮刺螨总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302-303.
[2]任天广,郭宪国.中国皮刺螨总科区系研究报 告[J].中国病原学生物杂志, 2009,4(2):99-104.
[3]Wang FF, Wang M, Xu FR, et al. Survey of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ectoparasites in caged poultry in China [J]. Vet Rec, 2010, 167 (24): 934-937.
[4]王芳菲,梁大明,等.我国部分地区鸡外寄生虫 病的调查分析[J].中国家禽,2009,31(19):59-6.
[5]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2010: 272-273.
[6]李国清.兽医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2015:278.
[7]Wales AD,Carrique-Mas JJ,Rankin M,et al. Review of the carriage of zoonotic bacteria by arthropod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almonella in mite, flies and litter beetles [J].Annu Rev Microbiol, 1999,53:71-102.
[8]ZEMAN P,STIKA V,SKALKA B,B-RT-K M, DUSB-BEK F, L-VICKOV- M. Potential role of Dermanyssus gallinae De Geer, 1778 in the circulation of the agent of pullurosis-typhus in hens[J]. Folia Parasitologica,1982,29:371-374.
[9]DURDEN L, A LINTHICUM K J,TURELL MJ.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of 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by hematophagous mites (Acari)[J].Med Entomol,1992,29:118-121.
[10] 张毅强. 家禽主要体外寄生虫与预防控制 [J].广西畜牧兽医,2012,02:123.
[11]Claude Chauve. The poultry red mite Der- manyssus gallinae (De Geer, 1778) :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control [J],Vet Parasitol,79(1998):239-245.
[12]Marleen Teuling.Battling red mite[J/OL].Poultry World.l(2017):6-8.
[13]Kilpinen O,Steenberg T.Inert dust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poultry red mite (Dermanyssus galli-nae)[J].Exp Appl Acarol,2004,48:51-62.
[14]Faria MR, Wraight SP.My coinsecticides and mycoacaricides:a comprehensive list with worldwide coverage and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ormulation types [J].Biol Control,2007, 43: 237-256.
[15]KilpinenO,Steenberg T.Repellent activity of desiccant dusts and conidia of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Beauveria bassiana when tested against poultry red mites (Dermanyssus gal- lina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J].Exp Appl Acarol,2016,70:329-341.
[16]Steenberg T, Kilpinen O.Synerg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ungus Beauveria bassiana and desiccant dusts applied against poultry red mites (Der-manyssus gallinae) [J].Exp Appl Acarol, 2014, 62: 511-524.
[17]Farzam M, Mohammad R Y, et al. Combination of carvacrol and thymol against the poultry red mite (Dermanyssus gallinae) [J].Parasitol Res,2016,115: 4239-4243.
[18]Stouthamer R,Breeuwer JAJ,Hurst GDD.Wolbachia pipientis : microbial manipulator of aryhropod repeoduction [J].Annu rev Microbiol,1999,53: 71-102.
[19]UK research project to control poultry red mite [J/OL]. Poultry World. 2013.
[20]Kathryn Bartleya, Frank Turnbulla.Field evaluation of poultry red mite (Dermanyssus gallinae) native and recombinant prototype [J].vaccines Veterinary Parasitology,244 (2017):25-34.
作者:陶佳梦,翁亚彪,林瑞庆(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州, 510642 )
通讯作者:rqlin@scau.edu.cn。
责任编辑:翁亚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