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可导致鸡生长发育迟缓,料肉比降低,产蛋下降等,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 (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Apg)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 [1] 。临床表现主要为鼻腔、眶下窦发炎,流鼻涕、打喷嚏、面部肿胀、结膜发炎等 [2] 。该病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可波及全群,病程长 [3] 。各日龄鸡均可感染,成年鸡受到的危害更严重,传播方式主要是水平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 [4] 。鸡舍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天气变化、饲养密度大、突然更换饲料、疫苗接种等应激因素容易诱发该病。可导致肉鸡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淘汰率增加,蛋鸡开产期延迟,产蛋下降,单纯感染时死亡率较低,易继发其他感染,死亡率增加,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用抗生素治疗时,易产生耐药性,易反复发病,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1932 年DeBlieck 首次分离到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菌,目前鸡传染性鼻炎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和流行,我国冯文达于 1987 年首次在北京分离到该菌 [5] 。随着集约化养鸡业的快速发展,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呈上升趋势,并出现新的流行情况,表现为发生过 IC 的养殖场控制难度加大,进行IC 免疫后的鸡群发病比例增加,未发生 IC 的鸡群开始出现发病等情况,因此养殖企业和科研人员应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控。本文主要从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1、病原学

副鸡嗜血杆菌为两极浓染的革兰阴性菌,大小为 0.4~0.8μm×1.0~3.0μm,呈球杆菌或小杆菌形态,两端钝圆,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属于兼性厌氧菌。在液体培养基或48~60h 培养物中,细菌会发生退化,出现碎片和不规则的形态。强毒力菌株往往具有荚膜,但在体外传代时容易丧失。该菌可分为 A、B、C 3个血清型,其中 A 型和 C 型又各分为 4 个不同的血清型,各血清型无交叉反应,A 型血清组的菌株间具有良好的交叉保护作用,C 型血清组的菌株间的交叉保护作用有好有坏,B 型的免疫保护具有一定的型特异性 [6] 。之前我国流行的菌株主要是 A 型和 C 型,近几年来,从国内分离到的 B 型副鸡嗜血杆菌增多 [7] 。该菌在添加血清和还原型 NAD 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血清可以是鸡血清,有的菌株也可用牛血清。1990 年在南非和墨西哥发现不依赖于 NAD 的菌株,NAD 并不是其必需的营养成分。副鸡嗜血杆菌也能在鲜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当用表皮葡萄球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交叉画线后,再接种该菌,可见该菌在葡萄球菌附近菌落较大,稍远距离菌落较小,称卫星现象。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34~42℃,pH 为 6.9~7.6。该菌抵抗力弱,在自然环境中数小时即死[8] ,在污水中常温下仅能存活4h,排泄物中 37℃时,2h 失去感染性,在 45~55℃的环境下存活不超过 10min,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在 4℃时能存活 2 周,真空冻干菌种于-20℃以下可长期保存,对各种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均敏感。

2、流行病学

副鸡嗜血杆菌主要感染鸡,偶尔也可能感染鹌鹑、珠鸡和雉鸡。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病菌主要在鼻腔和眶下窦的黏膜上增殖,随鼻液及眼泪一起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及周围环境,经消化道传播或以飞沫、尘埃等形式经呼吸道传播。鸡传染性鼻炎在世界各地广泛发病和流行,各日龄鸡均感染可发病,4~12 月龄鸡的发病较多,当空气不流通,湿度大,气温突然变化时,鸡易发病。该病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在1 周左右可传播至整个鸡群,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引起的产蛋下降高达 78%,病程大约 3~4周,当继发其他感染时死亡率增加。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寒冷、潮湿、营养不良或气候突变可成为该病发生的诱因。近年来在某些地区呈流行趋势,夏季也时有发生,而且临床症状较不典型,如不仔细观察往往不易发现。

3、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闭目似睡,常甩头,并不时用爪搔鼻喙部。初期鼻孔流出稀薄水样鼻液,后期转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与饲料粘在一起形成结痴,并发出恶臭味。气管内有分泌物,喉部肿胀,呼吸时发出咕噜声,打喷嚏,呼吸困难,消瘦,排黄绿色稀粪。不愿走动,眼眶周围肿胀,眼珠深陷,眼睑肿胀,上下眼睑粘合在一起,不能睁眼,结膜发炎,一侧或两侧肉髯肿胀,严重的整个面部肿大,有时也可表现出神经症状。导致肉鸡生长缓慢、料肉比降低,蛋鸡开产延迟,产蛋下降,一般产蛋高峰前期的鸡群感染后,产蛋量下降不明显,且恢复快,产蛋高峰期鸡感染后,产蛋下降,可高达78%,蛋品质量外观变化不明显。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孵出的雏鸡弱雏增多。一般死亡率低,当继发其他感染时死亡率升高,疾病痊愈后产蛋率缓慢恢复。

4、病理变化

鼻腔黏膜充血、出血及红肿。鼻窦、眶下窦内积有多量的黄色干酪样物。喉头和气管黏膜潮红,上附有黏稠渗出物。肺脏充血、出血及肿胀,切面流出多量泡沫样的液体,胸腹气囊混浊,有干酪样物。母鸡卵巢萎缩,卵泡变性、充血、出血、破裂或液化,出现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样分泌物。公鸡睾丸可能萎缩,受精率低。

5、诊断

(1)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需要注意和一些容易引起鸡肿头的疾病做出鉴别诊断,如禽流感、鸡鼻气管鸟疫杆菌感染、鸡毒支原体病、肿头综合征、大肠杆菌病、维生素 A 缺乏症和油苗注射不当。禽流感病鸡一般冠和肉垂肿胀,呈紫红色,头、眼睑水肿,流泪。鸡冠有坏死灶,脚部鳞片出血,全身浆膜、黏膜及内脏严重广泛出血 [9] 。颈、喉部明显肿胀,卵泡出血严重,输卵管出血、水肿,内常有白色黏稠物,并伴有卵黄性腹膜炎,蛋鸡产蛋下降,蛋的质量变差,软壳蛋、沙皮蛋和血斑蛋增多,抗生素治疗无效。鸡鼻气管鸟疫杆菌感染症状和鼻炎较相似,表现为精神沉郁,饮食减少,羽毛蓬松,流鼻涕,咳嗽,呼吸困难,面部及眶下窦肿胀。产蛋量下降,蛋壳质量低劣,蛋变小。区别主要是鸡鼻气管鸟疫杆菌感染时单侧或双侧气管炎,肺炎,胸膜表面有多量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炎和腹膜炎,鸡传染性鼻炎一般没有这些病理变化。鸡毒支原体发病时也有颜面肿胀、流泪、流涕等症状,病初眼内有小气泡,后期眼球外突,如金鱼眼样,但一般传播速度较慢,鸡群精神和采食变化不大,病程可达数月,可垂直传播。剖检时气囊发炎、混浊,有黄色、灰白色干酪样渗出物,而传染性鼻炎气囊无此病变。鸡肿头综合征是由禽肺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头部肿胀、打喷嚏及其他呼吸道症状为特征,传播速度快。与传染性鼻炎比鼻液少,鼻孔周围一般无黄色结痂,头部皮下组织出现黄色水肿和化脓。大肠杆菌病一般到后期才出现肿头症状,且有明显的心包炎、肝周炎病变。维生素 A 缺乏症病鸡趾爪卷缩,眼睛流出奶样分泌物,喙和小腿颜色变淡 [10] 。咽部、食管黏膜有大量米粒大小白色小结节,严重时结节融合成一层灰白色的豆腐渣样伪膜覆盖于黏膜表面,剥离伪膜后并无溃疡性出血灶。抗生素治疗无效,可用鱼肝油治疗。油苗注射不当时一般在免疫后 1 周出现肿头,眼眶周围肿胀,发硬。切开有干酪物、未吸收的油苗或肉芽肿,若无感染一般可自然康复。

(2)通过实验室诊断可进一步确诊,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病原分离和鉴定、玻片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PCR 检测等。玻片凝集试验要在 25℃左右温度下进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原分型时,最好将菌体再用硫代氰酸钾或透明质酸酶处理,并参照国家标准进行。国内有鸡传染性鼻炎阻断ELISA 试剂盒的报道,研究表明试剂盒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好,批次间的差异率在 10%以内,4℃可保存 10 个月以上。因目前大部分鸡场均免疫疫苗,血清学诊断没有鉴别诊断价值,如果没有发病前后的对比,则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诊断方法来使用。取病鸡眶下窦内渗出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革兰阴性短杆菌和球杆菌。接种相关培养基培养后进行鉴定。最好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取病眶下窦渗出物或分离的纯培养物经鼻腔或眶下窦腔接种 7日龄的 SPF 鸡,若 7 天内出现典型症状,则可确诊。在病原分离和病料的 PCR 检测时,最好要在发病初期,要想分离到副鸡嗜血杆菌最好选取发病 1 周内,且未经抗生素治疗的病料样品,病料应采用低温储存和运输,可大大提高病原分离效率,当发病超过半个月后,PCR 方法也难以检测到病原。PCR 在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不需要活细菌,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被认为是鸡传染性鼻炎诊断的金标准。目前该菌也有荧光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但用 PCR 方法区分血清型测得方法并不太准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玻片凝集试验理论上可以对副鸡嗜血杆菌进行分型鉴定,但实际操作中某些菌株对 3 种血清型往往具有交叉凝集性,难以判断结果 [11] 。可用血凝抑制方法判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A 型菌株不用处理,可直接凝集鸡的红细胞,而 C 型菌株需用 KSCN 或超声波处理后对醛化的鸡红细胞有血凝活性,B 型菌株有的分离株不需要处理可以直接凝集鸡的 RBC,有的则需处理后才凝集醛化的鸡红细胞 [12] 。临床中对该病的诊断应采用多个方法进行,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6、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优质饲料,补充多种维生素,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特别是维生素 A、维生素 E 和维生素 C等,增加免疫力和抵抗力。保证饮水清洁,定期清洗水线。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减少舍内氨气浓度,并做好舍内保温工作,换料时要渐进式换料,最好不要 1 次完全更换。减少气候突变、温差较大或饲养管理不当等对鸡造成的应激。

(2)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度饲养方式,严禁从有发生过鸡鼻炎的鸡场购进雏鸡。引进种鸡时,先隔离饲养,观察 2 周后,再并入大群饲养。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后备鸡群要远离老鸡群。固定鸡舍饲养人员,严禁无关人员进出,进出车辆必须严格消毒。鸡场人员应严格执行更衣、洗澡、换鞋等防疫制度,严禁串舍。对病死鸡深埋或焚烧处理,及时清理鸡粪便,堆积发酵处理,鸡舍内保持干燥。用 3%火碱溶液、0.3%过氧乙酸、5%来苏儿或 5%聚维酮碘等开展定期消毒工作,每周消毒 2 次,场区内要做好灭蚊蝇、灭鼠工作,驱赶麻雀等飞鸟,鸡群出栏后应密闭鸡舍 24~48h 进行熏蒸消毒,空置 2周后方可重新饲养新鸡。

(3)鸡传染性鼻炎要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旦发生后,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淘汰病鸡,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对鸡传染性鼻炎公认的最有效的药物是磺胺类药物。发病时也可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进行预防,治疗时可将氟苯尼考按 0.05%~0.1%拌入饲料投喂,同时恩诺沙星可溶性粉配制成 50mg/L 水溶液,连用5~7 天治疗,发病早期治疗效果好。发病时也可同时紧急注射鼻炎铝胶灭活疫苗,效果更好。用抗生素治疗时容易产生抗药性,应分离细菌后做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取采用 2~3 种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加防治效果。也可接种疫苗预防,副鸡禽杆菌可分为 A 型、B 型和 C 型,3 种血清型都在我国存在,就目前而言 A 型和 B 型为主,C 型相对较少,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性,因此,对防控该病的疫苗要求较高。

(4)目前,目前我国存在的鸡鼻炎疫苗为灭活疫苗,包括鸡传染性鼻炎(A 型)灭活疫苗、鸡传染性鼻炎(A 型 +C 型)灭活疫苗和鸡传染性鼻炎(A 型 +C 型)、新城疫二联灭活疫苗三类。进口的鸡传染性鼻炎三价灭活疫苗有印度尼西亚美迪安有限公司的三价(A 型 +B 型 +C 型)铝胶灭活疫苗和英特威国际有限公司的三价(A 型 +B 型 +C 型)油乳剂灭活疫苗。所以,我国应加快传染性鼻炎疫苗研发速度,用免疫原性好的国内分离毒株制备疫苗,从而更好地防控该病。当前应做好现有疫苗的免疫工作,笔者以为各养殖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疫苗,应选本地流行的菌株血清型或多价疫苗防控该病。鸡鼻炎疫苗一般通过注射方式免疫,疫苗在储存和运输时切忌冻结,定期校准储存疫苗的冰箱。免疫前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预防应激。用之前一定要恢复室温,尤其对油苗,既能防止鸡群冷应激,又吸取方便。从冰箱拿出后,置室温 2h,对铝胶佐剂苗用前要充分摇匀,且注射期间,要经常摇动,混匀疫苗。疫苗一旦开启后,最好当天用完。吸取时,应将注射期内的空气排出,做好免疫部位的消毒工作,对油苗主要采用颈部皮下注射,在颈后部近翅膀下 1/3处,针头向着背部方向以与注射部位小于 30°将稀释液注射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皮下。避免注射时太靠近头部,以免引起头部肿胀。对铝胶苗采用鸡小腿后侧肌肉注射疫苗效果较好,较胸部肌肉注射效果好 [13] 。注射时如果有疫苗漏出,一定要重新免疫,免疫时尽可能做到 50 只鸡一针头。免疫程序一般为 40 日龄首免,110日龄加强 1 次,通过 2 次免疫,可保护产蛋鸡整个产蛋期不发或少发此病。有条件的鸡场可检测鸡的抗体水平,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鸡群也要做好其他疫苗的免疫工作,预防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7、小结

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不断发展,鸡传染性鼻炎发病率升高,对养鸡业危害严重,应引起广大兽医工作者的重视。该病不仅能导致鸡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产蛋下降,造成淘汰率增加,还容易继发其他疾病,给养殖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鼻炎要以预防为主,降低鸡群饲养密度,加强通风,减少鸡群应激,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加强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提高鸡群免疫力,平时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研发新型检测方法,早发现,早治疗,加快疫苗研发,选用免疫原性好的菌株,研发能同时防控 A、B、C 3 种血清型的三价灭活疫苗或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尽量减少鸡传染性鼻炎对鸡场造成的损失,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苗得园,张培君,杨汉春,等.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制研究进展 [J]. 中国兽药杂志,2001,35(02):36-39.

[2] 程小果,王慧,程宁,等.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与防治[J].北方牧业,2016,(07):29.

[3] 路迎迎,路明华,陈小玲,等.B 型副鸡禽杆菌安徽株的分离与鉴定 [J]. 动物医学进展,2014,35(01):122-125.

[4] 裴晶.蛋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点、症状和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6,(06):134.

[5] 冯文达. 北京鸡传染性鼻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1987,5:,216-219.

[6] 苗得园,孙惠玲,陈晓峰,等.副鸡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我国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6,28(04):392-395.

[7] 孙惠玲,张培君,陈小玲,等.鸡传染性鼻炎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2,34(19):42-44.

[8] 梁国雄,肖雄,黎鸿彬.种鸡传染性鼻炎的综合防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3,(02):40-41.

[9] 杜艾静. 引起鸡头部和颜面部肿胀几种疾病的临床鉴别与治疗 [J]. 养殖技术顾问,2014,(04):155.

[10] 张婷婷.鸡传染性鼻炎鉴别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兽医导刊,2016,(09):25-26.

[11] 严泽华. 鸡传染性鼻炎三价灭活疫苗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7.

[12] Blackall RJ, Eaves LE,Morrow CJ.Comparison of 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 isolates by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is of chromosomal DNA[J].Veterinary Micorbiology, 1991, 27: 39-47.

[13] 赵钦.副鸡禽杆菌单因子血清的制备及其致病性的研究[D].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作者:李天芝,于新友(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 256600)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创新团队项目(SDAIT-11-16)

作者简介:李天芝(1985-),女,山东菏泽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畜禽疾病诊断及防 控研究.

责任编辑:李斐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疫病防治

3 例禽霍乱临床诊断

2019-11-26 17:23:40

疫病防治

三黄加白散配合西药治疗肉鸭嗜水气单胞菌病

2019-11-27 15:38:1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