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时节养鸡,是广大肉种鸡管理者头疼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此时接鸡育雏或者开产“爬高峰”,这时管理的难度会更大,管理失败的损失也更为严重。笔者将结合多年一线生产经验简明地讲述在这些重要阶段遭遇寒冷时节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操作方法。
1、育雏期
以往的育雏管理观点认为育雏前几天基本上是不需要通风的,但这种认识是有局限的。通风应该贯彻种鸡饲养的一生,包括育雏期。雏鸡增重快,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内部在一直发生着大量复杂的理化反应,而这些反应和变化离不开大量的氧气支持。在育雏的过程中育雏舍内的空气中又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粉尘和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氨气等,这些有害物超过一定的浓度就会抑制雏鸡的生长发育,破坏雏鸡的呼吸系统,引发呼吸道问题,产生其他的代谢问题如腹水。只有从一开始就执行合理的通风,才能给雏鸡提供足量的氧气,降低雏鸡舍内的有害气体,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在预温的过程中,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异味,此时就应该通过通风换气,来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当供暖设备里还有煤炉、煤气炉这类耗氧量较大的设备时,通风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这个时候可以适当打开门窗、通风口进行简单的手动通风,也可以利用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雏鸡到场前要及时调整通风模式,使通风务必科学严谨。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建立正确的空气流动模式,避免出现贼风和背流风,风速应该越小越好,理论上地面风速应该低于0.12m/s。使用负压通风时,要合理调整排风扇的排风力度和进风口的大小,使鸡舍外的冷空气进入后沿顶棚流动,在鸡舍的上层空间充分地与热空气混合,万不可把侧风口调整过大导致冷空气直接落到鸡群,造成鸡群受凉。
考虑到雏鸡对温度的依赖,通风的时候还必须关注温度的变化。冬季育雏鸡舍里,通风和保温永远是对矛盾的存在,但是即便是供暖设备发达的鸡舍,每次通风也要确保温差较小,因为温度的大幅波动对雏鸡的伤害是巨大甚至是致命的。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应把波动控制在 1~2℃。随着日龄的增加,鸡舍温度的要求逐渐下降,而通风需要逐渐加大,风速需要缓步升高,从而使鸡舍能具备适宜的空气质量。适宜的空气质量简单的感知是当人进入鸡舍没有刺鼻气味,感到舒服,呼吸顺畅。育雏过程中的通风与保温是相互关联,互相调节的,也是相互制约的,要灵活掌握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使鸡舍环境保持在让鸡群最舒适的状态。
2、产蛋期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管理者,应该针对鸡舍情况,对鸡群各生长阶段所对应的季节做科学合理的预判。在做接鸡计划时,就应该觉察到开产适逢冬季寒冷季节,所以在开产之前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2.1 初冬开产
首先是体重的生长曲线,现场的实际曲线应略高且平行于标准生长曲线,育成期里就要密切关注每周的加料数和周增重,以求生长平稳。因为在这一季节开产,如果种鸡自身没有足够的能量储存,所摄入的能量往往要分配更多的比例用来保温,那么就会影响到产蛋的质量和数量,给生产造成损失。在通风方式上要注意保质保量。质,指的是空气质量,至少要达到鸡舍空气清新无异味,室内空气温度适宜;量,是指通风量不能小于种鸡的最小通风量。
2.2 初冬产蛋中后期
产蛋中后期的鸡只,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脱毛情况,所以除了上文所说的通风管理要保质保量,还要额外注意一点,那就是风速。虽然此时的鸡比开产初期更加稳定,没有之前那么敏感,但伴随脱羽,它们对温度,尤其是有风速存在时的体感温度还是较敏感的,有时候会直接导致呼吸系统和其他疾病,而且一旦风速让机体感觉受到威胁,会使鸡群进入停产换羽的状态,如果这种状态的鸡数过多,势必会影响生产成绩。因此,产蛋中后期,即便是在所谓的晴朗好天气里,也不可以盲目增加通风。
冬季养鸡有风险,一切操作需谨慎。作为一名合格的种鸡管理者,在这样的季节养鸡,责任心很重要,一定要勤快谨慎,深入现场,在进行任何有关通风的改动时都要小心翼翼,要仔细反复观察测试,确保万无一失。
作者:王志宏 (山东仙坛股份有限公司 种禽事业一部,山东烟台 264117)王晓艺 (烟台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兽医工作站,山东烟台 264000)
责任编辑:罗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