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鸡呼吸道病原的防控建议

在鸡群呼吸道问题中常见的是支气管三叉口有干酪样物质出现,我们一般判断为混合感染,通常与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感染和鼻气管鸟疫杆菌病,以及环境中昼夜温差大、通风不良等有关系。所以说呼吸道病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不可能单独存在,下面分别对一些主要疾病分别提出防控建议。

1、滑液囊支原体(MS)与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相关性

我们对较多关节或脚掌有问题的鸡群进行检测,会发现MS 阳性率较高。如果只把问题归因于 MS 上,这有可能是片面的,因为 MS 可以造成气囊炎、关节炎,还可以隐性感染且无任何临床症状。

MS 与 IB 混合感染协同诱发滑囊炎,单纯的 MS 感染能引起 21%的滑膜炎。如果 MS与 IB 混合感染可以增加 33%的关节炎,所以在将目光盯着MS 的同时,应另外关注 IB 的问题是否严重。

MS 可以造成气囊炎,引起呼吸道症状且增重缓慢、饲料转化率低,往往与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气囊炎的指数越高,问题越严重。假如能够把 IB 控制好,也可以把气囊炎发病率降下来,所以在气囊炎防控上也应关注 IB 控制情况。

MS 若在种鸡输卵管增殖,可以引起蛋壳异常情况,蛋壳上有一圈厚纹,对孵化没多大的影响,但影响雏鸡质量引起客户投诉较多。如果单纯的 MS感染可引起 7%的蛋壳异常问题;如果与 IB 混合感染,蛋壳异常问题可以提高到 14%,即控制好 IB 能够降低 50%的蛋壳异常问题。

对 IB 的防控中,1 日龄用MA5+4/91 疫苗可以解决假母鸡问题。我们推广思路是更多投入在灭活苗或活苗来控制IB,虽然灭活苗或活苗都叫四联,但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如果活苗用作变异株的话,灭活苗不一定需要同型的变异株,它的抗体还是被拉起来,在这个前提下全球对灭活苗的推广还是多价 IB。

2、新城疫(ND)

对 ND 的控制目前有两派在争议,一个是基因型,另一个是传统型,传统型疫苗对基因VII 的控制效果没有比相应的血清型或基因型来得好,在于攻毒之后的排毒量,这是支持用基因 VII 作为疫苗的专家观点。

我们发现,疫苗毒株到底是否吻合,是跟鸡场出现 ND问题的关系,还是免疫到不到位的关系,孰重孰轻,通过实验的结论是因为鸡群免疫力下降,即操作不当造成的。各位管理者应回到基本面上,清楚免疫到位的重要性,因为现代鸡场均是规模化饲养,越来越多的鸡场要的是群体免疫,而不是逐只滴鼻点眼免疫,而群体免疫比较不能接受的是饮水免疫。

呼吸道疾病可通过呼吸道来控制,所以呼吸道群体免疫应做喷雾免疫相对较好,目前鸡场喷雾免疫操作有待发展的空间较大,不要因基本功还不扎实,就用种种原因来排斥喷雾免疫。基因 VII 病毒并不是造成鸡场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我们的接种不到位,所以 ND 可以用Clone30 和灭活苗 ND+ 来控制。

3、鼻炎(IC)

北京农科院对鼻炎研究较深。从分离的毒株来看,A、B、C型分别占 5%、40%、55%,所以在我国需要 ABC 灭活苗,而不是 AC 疫苗。实验证明毒株之间的保护是这样的,A 型的免疫不能交叉保护 C 型,C 型的免疫不能交叉保护 A 型,而 B型的免疫只能对 B 型有保护,并且 A 型之间的交叉保护个别可以看到有漏洞,C 型之间的保护也有变化,所以用 AC二价苗来弥补这些不足。但是必须有 A 的血清型才能够对鸡场的野毒有所防护。

在隔离场控制上应用ABC 灭活苗,还需要监控一下鸡场到底有没有 B 的变异株,因为 B 是传统株,当有 B 株存在时可以较好地保护,但是在亚太地区分离到 B 的变异株,传统株对它是保护不了的。最主要的是应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4、禽流感(AI)

从疫苗的演变上告诉人们一个事实,用 H5N1 来生产疫苗,因分离毒株太强,生产疫苗的抗原量不够,特别是生产灭活苗,所以才做基因工程、基因重组,就是所谓的 -1、-4、-5、-6、-7 都是在 H5 部分做“文章”,只是出现在不同的分支。-4 是 7.1 分支、-5 是 2.3.4 分支 , 在我国目前有 H5N1、H5N2、H5N8 和 H5N6。

建议免疫程序为:产蛋前4 针分别在 10 天、30 天、80天和开产前,在产蛋高峰后进行第五次免疫,南方用 Re-6+D7+Re-8,北方用 Re-6+Re-7+Re-8。我们在允许疫苗免疫来防控 AI 方面有两派争议,一种是不准用疫苗,希望它得到净化;一种是使用疫苗希望先控制住,然后再进行净化。我们现在使用疫苗的理由是,免疫鸡需要正常感染量的 100 倍病毒量才会被感染,这个鸡的排毒量是正常易感鸡的 1/100,所以在免疫过后,现场的野毒可以减少,有利于净化本病。做免疫只是一个手段,它只是有效根除 AI 计划的一部分,然后再加上生物安全和监控,在一段时间过后把疫苗拿掉。

一些低致病性 AI (H9N2、H3N8、H7N9)往往与常见疾病混合感染更严重,所以应加强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和监控,重点是监控,不要让它任意生长。

低致病性 AI 不容忽视。MG 与其混合感染造成的呼吸道问题会比单纯的 MG 严重,体重增加缓慢,气囊炎指数增加,气囊黏膜厚度增厚,气管腔口径减少,呼吸困难,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增重。所以说鸡场低致病性 AI 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5、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如果邻近场的鸡群免疫ILT,照常可以传播过来,所以建议鸡场一定要进行免疫。目前有 2 种疫苗,一种是鸡胚培养的疫苗,一种是组织培养的疫苗。在没有疫病的前提下可以用组织培养的疫苗,虽然没有所谓的反应,但有一定的保护力。在严重的疫情下不要用组织培养疫苗,因为它不如鸡胚培养疫苗效果好。在感染压力下,鸡胚培养疫苗的反应是可接受的反应。

现在有 2 种不同载体的疫苗,一种马立克火鸡疱疹病毒载体苗,一种鸡痘载体苗。它们都没有 ILT 活苗免疫之后的不良反应。鸡痘载体需要鸡痘病毒生长,鸡痘较大机会不长是因为母源抗体的影响,因为鸡痘抗体造成鸡痘载体的鸡痘不复制,带不出来 ILT 足够的抗原量,促使鸡产生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免疫。母源抗体越早抗体越高,往后推迟免疫可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影响,但是如果早期感染鸡痘后它的载体苗也不长,所以它的失败率是一致的。为此我们认为马立克载体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6、支原体感染

目前有鸡毒支原体(MG)和滑囊支原体(MS)。原则上支原体不是主要问题,在国外都不建议给鸡群做免疫,因为一旦发现鸡群患病,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扑杀。而我国疫苗只用于种鸡群而不是商品鸡群,因为我们对患病鸡群杀不起,希望在免疫控制下逐渐取代抗生素的使用。

在防治支原体疾病上,最常用的泰乐菌素对许多疫苗有影响,而林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已成为历史,较新的药物是替米考星。在越来越多的抗生素不能使用的提前下,疫苗是一个选项,使用疫苗主要是希望能改善产蛋率和蛋壳品质,减少呼吸道问题和垂直传播,从而提高雏鸡质量。如果活疫苗使用较足的话,它可以取代现场的野毒,进而逐渐净化鸡场。支原体的控制应以净化为根除目标。

目前应把支原体作为重中之重来防控。免疫成功的真理是有耐心、信心和毅力,不能听之任之、随意改动。同时应做血检。现在许多实验室使用的抗原不准确,有的反映免疫完支原体后抗体水平不好,然后用不同方法经过同一个抗原做监控,发现给出的结果不一样。在检测方法和试剂盒不同的情况下,不要因为抗原出现变化时,而动摇我们的信心和毅力。我们应该做好鸡群管理,做好血检,结合鸡群的生产成绩、客户7 日龄内的死淘率,这些是验证支原体免疫好坏的黄金标准,而不是看抗体怎么样。

在支原体控制上有以下产品,一个是活苗另一个是灭活苗,在活苗上包括 6/85、F 株和Nobilis 株,灭活苗需要注射。抗体与保护率没有直接相关性,如果看到较高的抗体不要高兴,看到没有抗体也不要气馁。F 株用完之后取代现场病毒的速度比较快,对我们鸡场净化较容易,但火鸡群不适用 F 株,应用弱毒的 6/85,使用 6/85 的好处是用完后平板检测是阴性,现场感染后是阳性,如果鸡群显示阳性,说明生物安全工作没有做好,现场感染对免疫鸡群还是有保护的。研究表明,在 6 周时用 6/85 点眼,在 32~40 周检测是阴性,甚至到 60周检测还是阴性,这也说明6/85 置换鸡场野毒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 MG 控制不好的话MS 免谈,所以只有控制好 MG后才能控制 MS。MS 也有疫苗,有活苗和灭活苗,不需要一起做,选择 2 次灭活苗,或 1 次活疫苗。免疫后进行攻毒发现免疫鸡群会得到较好的保护。实验证明,在正常鸡群做 MG 和MS 免疫后,用 MG 攻毒也有较好的保护,它的保护在 44 周攻毒后起效,MG 的攻毒跟未免疫鸡群有较大区别。

作者:韩文格(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91)

责任编辑:李斐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疫病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2019-11-25 11:26:12

疫病防治

黄羽肉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9-11-25 11:40:4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