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 最小通风进风口的管理
选择鸡舍进风口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它并不仅仅是墙上的洞,而且是重要的通风部件。进风口关闭时应密闭良好,导流板、挂钩及风门置于框架内侧,风门隔热性能良好,能较好地调节气流,如果天花板上有阻碍,必须安装导流板,导流板具有调节进风口的能力。最小通风时设定导流板的角度至少开启 4~5cm,用数量少的进风口但开启合适,要比使用数量多的进风口但开启少更好些。正在使用的进风口必须均匀分布,必须通过负压和自动控制,正确的空气流动=开启通风小窗 4cm 以上+负压。观察气流走向和挡板上没有灰尘,避免导流板设定错误,造成气流碰到电路、水泥或横梁反射向下,阻碍气流。进风口开启大小的估算,1 栋鸡舍进风口开启的总面积为该栋鸡舍开启排风扇面积的 1.78~2.42 倍。如开启 1 台直径为 1.4m 的排风扇,其排风口面积为 1.539m 2 ,那么进风口的面积应为 2.739~3.724m 2 ;如鸡舍的进风口总数为12 只,每只的面积为 0.228~0.310m 2 ,每只进风口内径长 0.55m,则每只进风口开口的有效幅度为 4.15~5.64cm;如进风口上覆盖有网罩等遮光物,进风口的开口幅度要加倍。改进最小通风的快捷方法可采用风机送风系统、通风管和负压进风口,对于没有最小通风系统的鸡舍能以较低的成本有效地进行通风。正压通风系统鸡舍密闭性不必太好,送风机连续运转,空气和热量混合良好,进入的新鲜空气气流向上,远离鸡群高度,加热系统可以置于送风系统内以使热量均匀分布,相对经济。但整个循环周期内也许不能提供足够的最小通风量(取决于饲养密度和体重),通风管道有生物安全的风险,必须较好清洗。通风管、负压进风口是比较有效的最小通风系统,成本低,进风口便宜,卷帘一直关闭,新鲜空气和暖空气混合。但该系统以负压方式工作,鸡舍必须密闭良好,舍温可能比以前低,鸡群应激较大,密闭不好时尽量不要采用这种方法。同时通风管因其进风量太小而不是最终方法。风机与进风口系统的一般原则:肉鸡舍应能开启一半的纵向通风风机;种鸡舍应能开启三分之一的纵向通风风机(表10)。
3.4.4 避免风冷效应
风速过大吹过鸡体,鸡会感觉到冷,风冷效应对 4 周鸡的影响是 7周的 2 倍,对年轻的鸡来讲,有效温度下降会更多,年老的鸡则相反。温度越低有效温度下降越多,越高则相反。风速每增加 0.25m/s,鸡感觉到的周围温度(体感温度)降低 1℃。不同温度,风冷效果不同(表 11)。28 天前雏鸡的羽毛还没有长全,禁止使用纵向通风。14 天前应考虑静止的空气温度,经过鸡背的风速应尽可能低 (<0.20m/s);15~21 天使用过渡通风系统,应考虑体感温度,风速不超过0.51m/s;22~28 天使用过渡通风系统,应考虑体感温度,限制风速不超过 1.02m/s;29 天后应考虑体感温度和相对湿度,风速不受限制,可考虑使用蒸发降温系统。为获得最好的生产成绩,14 天后通常应考虑体感温度而不是实际温度,不能以人的感觉进行通风。肉种鸡理想的体感温度为 18.3℃、相对湿度 50%,相当于干球温度27.8℃、风速 2.286m/s、相对湿度 50%、换气时间低于 1.2min;遮黑式鸡舍饲养的育成鸡23.9℃、相对湿度 50%,相当于干球温度29.4℃、风速 2.031m/s、相对湿度 50%、换气时间低于 1.3min;肉鸡 18.3~21.1℃、相对湿度50%,相当于干球温度 29.4℃、风速 2.794m/s、相对湿度 50%、换气时间低于 1.2min。夏季最后一台风扇应在 25.5℃开启,水帘泵在低于26.7℃时不应开启(建议 27.8℃),最后风机开启与水泵开启应有 2℃的温差,水帘水泵应据温度和相对湿度共同控制开启。
3.4.5 确保通风量
当使用一个负压通风系统时,空气分布的均匀度不是由风扇的安装位置决定,而是由进风窗安装的位置决定。为了达到鸡舍内均匀的空气分配,进风窗应在整栋鸡舍平均分布,最大间距应为 5m,开启大小一致。最小通风系统应具有的风扇能力等于鸡舍产能的 12.5%~20%(每 8~5min 交换 1 次空气) 并在一个定时器上运行。在鸡舍低于一个设定温度时系统开始运行,定时器应 5min 1 个循环,最少的运行时间占 20%。所有最小进风窗的底部应密封好,避免冷空气被引导到地面上;进风窗应从上面打开而不能从底部打开,除非是在降温的时候。马达驱动的进风窗应安装在侧墙的中央来降低进风窗开口大小的差异。封闭良好的鸡舍在进风窗关闭保留一个 1.2m 风机运行的情况下,应达到 0.15in(英寸)水柱(37.5Pa)的静态压力,如静态压力低于 0.1in 水柱(25Pa)表明鸡舍漏风太多,必须立即解决。只要空气流动没有打断的情况下,进风窗安装的位置离屋檐至少为 60cm。加热器不应与进风窗放在一起,因为空气加热器在空气流速快时无法对空气进行合理加热;相反加热器应放在空气流速低于 1m/s 的地方。进风口打开面积应据鸡舍的宽度调整来达到正确的压力下降,表 12 为不同鸡舍宽度提供了建议的压力指导。为保证通风效率和节省能源,进风口的速度应低于 5m/s,如进风口的空气流速过快,可用加大进风口面积的方法解决。有喷雾的纵向通风鸡舍用 0.05in 水柱的压力;用 15cm湿帘的蒸发降温系统的纵向通风鸡舍用 0.10in水柱的压力;有遮光罩的遮黑饲养的纵向通风鸡舍用 0.15in 水柱的压力。
3.4.6 最小通风量的计算
如鸡舍宽度 12.5m、长度 120m、侧墙高度2.8m、屋脊高度 3.8m;通风小窗长度 0.56m、宽度 0.27m。 直径 1.4m 风机的通风量为600m 3 /min,需要进风口的面积为 2.57m 2 ;纵向通风时每排 1m 3 /min 空气需进风口面积0.0046m 2 。遮黑饲养时在 0.15in 水柱的负压下,排风扇每 4cfms(0.113m 3 /min)的排风量需装1in 2 (0.000645m 2 )的遮光罩;进风口处每 5cfms(0.142m 3 /min)的排风量需装 1in 2 (0.000645m 2 )的遮光罩(表 13)。
(1)鸡舍容积(m 3 )=平均高度((侧墙高度+屋脊高度)÷2)×长度×宽度=3.3m((2.8+3.8)÷2)×120m×12.5m=4 950m 3 。
(2)每立方米的加热能力=加热器数量×加热器功率÷鸡舍容积(m 3 )。建议加热能力最低为 0.05kW/m 3 。随加热能力的增加,生产性能一般也提高。新鸡舍的设计加热能力应达到0.07kW/m 3 。在寒冷的地区应提高到 0.1kW/m 3 。如使用 6 台加热器,每台 80kW,每立方米的加热能力=6×80÷4 950=0.097kW/m 3 。
(3)最小通风时需要的风机数量(台)=鸡舍容积 ÷空气交换时间÷ 风扇能力 =4 950m 3 ÷5min÷600m 3 /min=1.65。永远要把风扇数量往上凑整,即需 2 台风扇。
(4)进风口面积=风机台数×每台风机所需的进风口面积=2×2.57m 2 =5.14m 2 。
(5)最小通风时每分钟风扇的抽风量=打开的排风扇数量×风扇每分钟的抽风量(m 3 )÷1min(60s)=2×600÷60=20m 3 /s。
(6)经过进风口的空气要确保达到鸡舍的屋脊,然后再落到地面。上例中鸡舍宽度是12.5m,所以要求经过进风口的空气速度是 4m/s(表 12)。需要与风扇配合的进风口打开面积=风扇能力÷空气速度=20÷4=5m 2 。
(7)进风口数量=进风口面积÷每个通风小窗的面积=5÷(0.27×0.56)≈34 个,每侧 17个。
(8)最小通风情况下舍内风速=2×600÷60÷120×3.3=0.051m/s;进风口处风速=2×600÷60÷5.14=3.89m/s。
(9)遮黑鸡舍排风扇处的遮光罩数量=总排风量×每排 1m 3 /min 空气需进风口面积÷1个遮光罩的大小=2×600m 3 /min×0.0057m 2 ÷(1.4m×1.4m)=3.49 个(4 个遮光罩)。
(10)鸡舍进风口处的遮光罩面积=总排风量×每排 1m 3 /min 空气需进风口面积÷1 个遮光罩的大小 =2 ×600m 3 /min ×0.0045m 2 ÷(1.4m×1.4m)=2.78 个(3 个遮光罩)。当在湿帘处安装遮光罩时,因为湿帘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根据需要的面积就能得到遮光罩的高度。除最小通风的风扇外,尽可能不把遮光罩装在风扇的外面。遮光罩离风扇的距离至少是风扇直径的 1/4,如果可能的话遮光罩应安装在离风机0.914m 的地方。
(11)根据最小通风量设定风机定时钟,先计算鸡舍总的通风量=最小通风量 / 只×舍内鸡只数,然后用总的通风量除以风机的通风量算出风机运转时间。如饲养 20 000 只 8~14 天的商品肉鸡,每只鸡需要的最小通风量为0.25cfm,如用一个 20 000cfm 的风扇,则 0.25×20 000÷20 000=1/4 开或关,如设定 5min 一个循环,则风机运行 1.25min,停 3.75min。在设置最小通风量时,一般以 5min 为一个周期,育雏期排风扇每个周期至少有 20%的时间在运行;成年鸡群至少有 30%的时间在运行。
3.4.7 最小通风评估
最小通风系统决定了送进鸡舍多少新鲜空气。理论计算的数值只是一个指导,正确最小通风量的关键是鸡群最佳的生产性能和最低的保温成本。要在通风不足或通风过量中找到特别合适的量。通风量不足,鸡群生产性能受影响;通风量过大,加热成本高,鸡舍干燥,可能造成贼风。评估最小通风量设定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外观评定鸡群的舒适程度和行为,进入鸡舍后在不打扰鸡群的情况下进行评估。入舍后观察鸡群的分布是否很均匀,是否拥挤在一起,垫料上是否有明显的没有鸡群的区域;观察鸡群的活动,饲喂和饮水系统是否有鸡群在采食和饮水,作为参考(商品肉鸡)应该有 1/3 的鸡群在饮水、1/3 的鸡群在采食、1/3 的鸡群在休息或走动;进鸡舍后的前 30~60s 自我询问是否感觉到憋闷,空气质量是否能接受,湿度是否太高,舍内空气是否感觉过于新鲜等。每天做好早上的第一件事,刚进入鸡舍 30~60s 时评估,轻轻地走入鸡舍,以自己的身体感受鸡舍内的环境,深呼吸并感受空气质量,注意眼睛的感觉(氨气)、垫料情况、冷凝水(墙壁、饮水管道、钢结构件)等。进鸡舍后的前 30~60s 的感觉就是鸡群整晚所处的环境,早晨大量通风和不进鸡舍评估都不可取。可用仪器监测鸡舍的相对湿度、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氨气浓度等指标以获得适当的和量化的评估,不正确时必须进行调整和纠正。
3.4.8 重视现场管理
没有良好的管理上述一切等于空谈,高产鸡群一生中的重要时刻有孵化器内孵化期 12胚龄、从孵化厅到育雏舍的运输过程、育雏期1~28 天、7 天和 28 天的增重、16~21 周转入产蛋舍时预防热应激、产蛋上高峰期等。无论是产肉或产蛋鸡群,生产性能决定于最重要的初期 28 天。加光前均匀度的好坏和性成熟程度对于种鸡也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人员是鸡只和通风系统之间的桥梁。必须能够“读懂”鸡只的行为和其他一些迹象;必须能够调整通风来满足鸡只的需求,世上没有不需要管理的通风系统,对于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培训、教导较重要!最小通风是决定有多少新鲜空气进入鸡舍,负压是决定新鲜空气进入到鸡舍的时间和走向。通风一直是一个不断讨论的话题, 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解答,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探索。
4、饲料
雏鸡并不认识饲料就是食物,它们会啄食地面,雏鸡只会对它们感兴趣的食物颗粒啄食。雏鸡入舍时在同一平面上应有新鲜且分布均匀的饲料。垫纸和辅助料盘也应有饲料。每天添加5~6 次,新鲜饲料有助于刺激雏鸡食欲。雏鸡应在不超过 1m 的范围就能找到饲料和饮水。
5、饮水
水在雏鸡体内所占的比重约为 85%,成年鸡 60%,鸡蛋中 70%的成分是水,血液中为83%、肌肉中为 75%~80%、骨骼中为 20%。如果没有水雏鸡的体重会从正常的 40g 左右减为6g 左右;没有饲料雏鸡可存活 15~20 天,一旦没有水 2~3 天就会死亡。育雏区域应备有大量新鲜的饮水,使用饮水系统的同时使用辅助饮水器。由于饮水器有开放表面,细菌易于在育雏温度下快速增长,饮水器应经常换水并每日清洗,3 天后逐渐撤除辅助饮水器。所有给雏鸡的饮水应处理,加氯消毒最常用,饮水免疫时避开使用。
5.1 饮水量
雏鸡自出壳运送到鸡舍的过程中体重每小时约损失 0.1g,所以尽早让鸡饮到适合的水是保证成活率的关键。据试验研究,雏鸡出雏后24h 消耗体内水分的 8%,48h 消耗体内水分的15%,时间再长将会危及健康且影响生长速度。要养成触摸鸡只嗉囊的习惯,经常触摸可确定正常的饮水量。嗉囊应柔软顺滑,坚硬的嗉囊意味着饮水量不够。每栋舍都应安装水表,每天必须如实记录鸡只的实际饮水量。饮水量增加不足影响饲料采食和生产性能。
5.2 水线配置及调节
水线主管应平直,不能弯曲或下沉形成凹陷,如有弯曲,当使用某些产品时,低处会造成营养物聚集;水线末端排水或冲刷水应沿地面排出舍外。水线有光时间内不断水,水线乳头应垂直向下,每日检查乳头是否出水、水线连接处是否漏水等。保证充足有效的饮水位置,50~60mL/min 的低流速不超过 10 只 / 乳头,80~90mL/min 的高流速不超过 12 只 / 乳头;0~3天真空饮水器 30 只 / 个,健壮的雏鸡和带有饮水小杯的可直接使用乳头饮水。最初 2 天将乳头调节到雏鸡眼部高度(图 12),第 3 天提升水线,随鸡龄增长隔日调整水线高度(表 14),避免太高(图 13),保证鸡从水线下通过时,鸡冠不能碰到乳头。
5.3 水压
乳头流出水的速度也会影响饮水量,小周龄的鸡只饮用水的水压要低些。1 天的雏鸡不能使用 6 周大鸡饮水用的乳头,正确的规则是第 1 周乳头饮水器水流速应为 20mL/min。随鸡只的生长、体重的增加、饮水量的增加,水的压力和乳头流水速度都应按要求定期进行调整,一般需要保证乳头流水的速度在 60mL/min 的流量。过高的水压和流速也没有好处,在鸡饮用时会漏较多水,造成舍内潮湿、氨气味大等问题。应定期观察调整水压高度,以方便鸡只正常饮水。
5.4 水流量
为确保足够的饮水供应和满足鸡群日饮水量的需求,整个生长期内应每周对乳头饮水系统的水流量进行检查。检测时应在水线的最后一个乳头用量杯按住 1min 来检查,量杯内的水量代表水线上每个乳头每分钟的水流量。某一日龄如乳头水流量超过预期要求,则可能会增加漏水的风险及垫料潮湿的问题;如低于预期,鸡群的饮水量可能会不足且会造成脱水问题。检查静态水流量有助于发现饮水系统的问题,使用特定饮水系统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将 3 组乳头饮水器的水流速度分别设定为25、50、75mL/min,环境温度为 21℃,饲养期为0~49 天。试验表明,水流速为 75mL/min 组比50mL/min 组鸡的体重高 30g,比 25mL/min 组高100g;流速最高组的料肉比为 2.05,而最低组为2.30。因此乳头饮水器的流速较低会降低成年体重并使饲料转化率下降。在过去建造的鸡舍里,由于鸡舍管道尺寸设计得太小且湿帘系统需要饮水量 2 倍的水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肉鸡快速生长的需要。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管道系统或管子尺寸不合适,水可能被从饮水器里绕道去降温系统,会限制供给鸡的饮水,吃料就会减少。同时许多鸡场有好多栋鸡舍,每栋有较多鸡,通常每栋鸡舍里的灯同时打开,如没有合适的水量和流速(表 15),在高峰期有的鸡舍可能会经历缺水的情况,造成体重减轻、增加料肉比及均匀度出现问题,给鸡群带来不必要的应激,导致鸡群不健康。可采用很多选择来确保水量或水流满足鸡群在高峰时间的需求,电子水表与鸡舍的控制器连在一起,既可监控 1 天24h 水的消耗情况,也可监控 1 天某一个时间段的饮水量。此信息可帮助决定饮水系统是否能够在高需求的时段(即在黑暗一段时间后开灯的时候)满足供应,了解这一点对于追踪一个鸡场的性能问题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在一个大的鸡场有较多栋鸡舍的时候。因此,新建鸡舍应注意合理的水流供应。
5.5 水温
饮水器或乳头的水温对于维持体温较重要。与水质和水的供应能力一样,鸡的饮水温度也应考虑到。在育雏的前几天,水的消耗量低,通过饮水系统的水流也较小。水温过低影响生产性能。在一个现代化的鸡舍里,高效的加热系统较容易让水温超过 35℃,此温度对雏鸡来说不好喝,可能导致较低的饮水量和较差的性能表现。过于温暖的水也可能会使水线里过多的细菌生长,导致鸡群里更高的细菌感染风险。理想的水温在水源处为 10~14℃,给鸡饮用的水从来不应超过 30℃。如出现超过 30℃的现象,饮水系统应定期被冲洗来维持更冷、更新鲜的水。在前 3 天应将水温维持在 25.6℃,切勿给雏鸡冷水饮用,水温如超过 26.7℃,饮水量和每日增重将明显下降,高于 30℃会使肠道绒毛膜变短影响药物吸收和易引起肠炎或肠毒综合征。据试验,前4 天水温保持在 4.4℃、21.1℃和37.8℃,每个温度 90 只肉公鸡,每小时检查 1次水温并调整到目标温度,测试 7 天和 14 天的体重,结果如表16。如水温高于体温鸡只是不会饮用的。
5.6 清洗消毒水线
成功的关键是有效的产品、正确的浓度和适当的作用时间。消毒剂浓度不正确或时间不够都达不到效果。清洗整个饮水系统包括水线、水压管、调压器和分配管等较重要。清洗前后采集样本,清洗后用鸡群可以饮用的消毒产品冲刷饮水系统有助于杀灭水线清洗消毒后仍存活的任何微生物。每 3 天冲洗 1 次水线,防止生物膜形成,影响饮水卫生和水流(图 14),降低饮水量。水线清洗消毒步骤如下。
5.6.1 清除黏性物质
鸡群淘汰后冲刷水线,应用高压冲刷,清除沉淀物、细菌和黏性物质。确保水压管处于正常状态,用 2%~3%的过氧化氢加入染料混合于400L 储水罐注满水线,触碰饮水器使溶液进入饮水器,将 3%浓度的过氧化氢在水线中停留24~72h,如有必要再次将 2%的过氧化氢停留在水线 4~6h。
5.6.2 清洗消毒调压器
清洗调压器和水压管是成功的关键,确保水压管处于工作状态,调压器不在冲刷状态。
5.6.3 清除水垢
将清洗剂冲刷水线直到看见染色,如果水中含有矿物质,用酸来清除水线中的水垢如钙或镁(>80×10 -6 )、铁或锰(>0.5×10 -6 )、硫(>80×10 -6 );pH 值必须小于 5 以溶解水垢,在水线内停留 24h。冲刷水线内的酸制剂,然后用消毒剂如漂白粉(30mL/L)或 1:128 的过氧化氢(30mL/L)清洗消毒,有助于防止生物膜再次形成,甚至可防止饮水器在清洗后粘连。在恶劣情况下,即使效果好的产品使用正确的浓度其消毒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5.7 用新眼光密切关注饮水系统
执行饮水系统管理清单,饮水系统用了多长时间,分配管线用什么做的,材质是镀锌的或是 PVC 管,是否维修过,从水源到鸡舍需多长的管网,分配系统有无清洗过及有无死角等问题,均要做到心中有数。
5.7.1 加药器检查
检查加药器剂量是否准确,检测消毒剂和水量,比较比例是否和设定的一样。只运行 5~10L 水量不足以评估加药器的准确性。检查水流量是否足够,水表是否精准,检查每分钟的水流量也有助于检查加药器是否可靠,在重要的饮水阶段,软管较小会影响水流量。
5.7.2 调压器的维护
调压器有滤网易堵塞,切记水流量和水压不一样。检查不同地方饮水器的水流量,从饮水器处检查水流量,确认适当的静态流量。调压器会老化而使调压失效,水压管变脏时无法用来调压。
5.8 饮水给药操作规范
生产中经常在饮水中添加药物,但不要将2 种以上的药物、溶解性不好的 2 种药物、酸性和碱性药物混合添加。不要将药物与其拮抗剂混合并注意配伍禁忌。饮水加药前先试验其溶解性,检查并计算鸡群的饮水量,使用 30℃的温水做药物预稀释。每次投药前都要清洁饮水系统,不要在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等超标的水中加药,不要在刚使用过酸碱性溶液的容器中直接添加碱酸性药物,如需调节水的化学性质如pH,应在加药前完成。应将药物加入水中而不能把水倒在药物中,如必须要将 2 种药物混合使用,应先将溶解性好的药物加入水中完全溶解,之后再加入已经预稀释的第二种药物。饮水加药过程中应持续搅拌以增加药物的溶解性。药物应现配现用,溶水后 24h 用完,过期弃用。饮药过程中仔细观察,确保每只鸡都能饮到药。
6、光照
育雏前 5 天要有足够的亮度,育雏区域80~100lx;育雏前 48h 光照 23h,关灯 1h,育雏前几天关灯一段时间有助于刺激雏鸡的食欲。整个育雏区域光照必须分布均匀,避免阴影(图15)。用公式计算鸡舍所需的灯泡数,在鸡背之上 2m 的位置,以钨丝灯为计算依据,日光灯的光照强度是钨丝灯的 3~5 倍。灯泡数=(地面面积(m 2 )×所需最大光照强度(lx))÷(灯泡功率×K 值(常数,如表 17))。最好用测光仪测定光照强度。
7、雏鸡开端是否良好的监测
7.1 嗉囊充满度
在不同的地方抽样 30~40 只共 100~200只轻柔地触摸柔软圆滑的嗉囊。嗉囊有空、仅有水、仅有料和有水有料 4 种。检测嗉囊时,只检查嗉囊中有水有料的。第一次摄入消化食物24h 后肠道系统开始发育,到第 7 天发育达到600%,摄入饲料可刺激卵黄吸收。开食后 2h 嗉囊充满度应达到 80%、12h>95%、24h 100%;雏鸡入舍 60h 和 72h 后嗉囊充满度达到 100%十分重要。
7.2 体重
7 天体重较关键,如管理或环境因素限制了雏鸡的采食和饮水,雏鸡不会有良好的生长发育,其生产性能会受到影响。现代肉雏鸡 7 天体重应是雏鸡初生重的 4~5 倍,年轻种鸡群所产雏鸡的体重会略低,7 天体重每增加 10g,35天的体重会增加 40~60g(图 16)。确保达到 7天的体重标准(表 18),1 周体重和标准比不能差异过大,均匀度良好。
7.3 1 周死淘率
管理良好的鸡群 1 周死淘率不应超过 1%,2 周内的死淘率不应超过1.6%。如有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纠正处理。
7.4 均匀度或变异系数
监测并记录同一鸡群 1 天和 1~4 周的均匀度,通过对鸡群变异系数的评估判断育雏工作的好坏。雏鸡到场时的变异系数一般为 7%~8%。1~4 周期间变异系数如大幅增加,说明育雏期管理存在问题。目标是 1~4 周每周的变异系数和 1 天基本一致。
7.5 羽毛片的状态
雏鸡羽毛生长发育良好,羽毛上无明显的应激痕或因温差过大引起的横纹(图 17)。
7.6 饲料和饮水消耗量
饲料摄入量较重要,早期(10~12 天)使用颗粒破碎育雏料。研究表明,饲料物理性状和质量差会严重影响肉鸡的生产性能,出栏体重下降 20%,料肉比下降 4.9%(图 18)。7 天体重不足及均匀度差的主要原因是早期采食量不足。鸡的饮水量大约是采食量的 2 倍,炎热环境或育雏温度太高会使饮水量高达采食量的 3 倍,观察采食量和饮水量的比例,确保鸡群足够的饮水量。
8、小结
为雏鸡良好的开端制订出详细计划,一旦入舍必须使雏鸡养成吃料和饮水的习性。通过脑、手、眼、耳和鼻等养成观察雏鸡的习惯,监测栏内温湿度、饲料和饮水质量,重视通风,检查嗉囊充满度,监测体重并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以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
作者:陈合强(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门226103)
责任编辑:罗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