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羽肉种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黄羽鸡养殖企业大多由庭院散养户演变而来,因黄羽鸡的抗病力相对白羽鸡较强,黄羽鸡饲养环境相对粗放,疾病防控的理念与白羽鸡还有较大距离,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概念模糊,疾病控制还处在“免疫预防”为主的阶段。本文是基于公司种禽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理念介绍黄羽鸡种禽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评审办法。

我国是黄羽鸡饲养的大国,随着人们对鸡肉品质要求的提高,黄羽鸡饲养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因养殖场选址建设受土地资源限制,饲养过程受环保排污的限制,饲养成本高于白羽鸡等等问题导致企业在养殖过程中选址首先考虑环保达标,其次控制成本,对养殖场生物安全投资的概念比较模糊。本公司的种禽场数量也逐日递增,如何提高本公司种禽场的疾病防控能力成为公司的重要课题。为了推动公司生物安全体系的逐步完善,提高所有管理人员和饲养人员的业务水平,立华公司基于生产情况制订了生物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生物安全题库和种禽场生物安全等级评审制度等内容,形成了本公司种禽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教材。现将本公司的生物安全建设介绍如下。

1、鸡场选址与模式

受到我国土地资源的限制,找到一块各个方面都适合养殖条件的土地建种禽场较困难,大多数种禽场的选址都是放低防疫标准选地。高密度养殖的排出物和灰尘往往会影响到周边人的生活,环境保护成了选地的重要考虑因素。为此规划种禽场的选址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1 选址

选用自来水或深井水作为鸡场水源,深井水配备相应的水消毒设备,如:臭氧发生器。有良好的排水条件,排污口设置三级污水处理系统,首先需要在鸡舍建造初期做雨污分离。方便接通电话和光缆等设施,既能改善养殖者的生活条件,也能提高相互沟通的效率,且方便利用现代化的监控设备。有较好的外出通道,道路全面硬化,方便清扫消毒,美化生活环境。靠近种鸡场的小河、鱼塘等水面,一定要自己租下或另作安排,防止其他单位或个人饲养水禽,给禽流感等疾病的传播留下隐患。

1.2 养殖规模与生产模式

种鸡场的规模要适度,每个养殖场存栏 10万~15 万为宜。如果存栏过少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存栏过大增加疾病防控难度,不利于化解疾病散播风险。种鸡场与孵化场设计规划在一起的要做到两者人员不共用就餐地点和住宿地点,应在选址时分开建设。种鸡场可以根据饲养鸡群周龄段分为专业化饲养场(即每个种鸡场只饲养某一阶段鸡群,如后备鸡群或产蛋鸡群)和综合性饲养场(即鸡群的整个饲养生长周期均在同一个饲养场内完成)。综合性饲养场要根据饲养鸡群周龄段分隔成产蛋鸡区和后备鸡区,有需要的综合场可以将后备鸡区进一步细分为育雏鸡饲养区和育成期饲养区并隔离开来管理。养殖场合理规划养殖单元的数量和布局,每个养殖单元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种禽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为员工提供食宿,有利于控制人员流动带来的防疫压力。

1.3 建设配套

值班室上设立观光台并加防护栏,也是一种隔离外来人员的办法。生活办公区与生产区能有效隔离,净道污道明显分开,不出现交叉,场区间有绿色隔离带和隔离围墙(栏)。生活办公场所不能处在鸡舍排风口的下风位,避免受饲料粉尘、粪便气味和其他废弃物的污染。种禽场应建有病鸡剖检室、病死鸡无害化处理设施和鸡粪处理设施,且都要放在鸡场的下风位。有条件种禽场可以设置饲料周转熏蒸间,即饲料集中存放间。

2、鸡场硬件配套投入

绿色生态是我们生活追求的目标,饲养家禽改善人们的生活,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集约化养殖的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做好人员隔离工作,鸡舍建设投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鸡群生产的安全性、饲养人员操作便利性、人员劳动的高效率性和管理人员监督的有效性。互联网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饲养环境。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建设。

2.1 门口配置

统一安装录像监控设施,可视系统终端至少要用 42 英寸以上宽屏显示器,视频范围要覆盖生产区,以提高人员防疫操作的重视程度。大门口人员消毒设施包括:人员消毒通道、更衣室、专用浴室和消毒衣柜等。人员消毒通道有顶棚,有完善的雾化消毒设施,有减速障碍,有消毒池配消毒垫,长度不低于 6m,人员消毒通道内地面设成消毒池。浴室配套科学合理,紧挨值班室建,分别为男女洗澡间,每个洗澡间面积不低于 8m 2 ,标识清晰明确。供水方式可用电加热太阳能供水系统,保证进场人员能随时洗澡;浴室内应配备相应的衣柜、凳子、防滑垫和取暖设备等。更衣室有干净卫生的防护服、水鞋、工作服、口罩和帽子等,消毒柜可以方便洗浴用品随时清洗消毒。大门车辆消毒通道要密闭、有顶棚、喷雾消毒较好,消毒池深度和长度参照公司标准,建议北方公司大门处建车辆消毒通道加防冻措施。大门口可以设置消毒间,用于进场物资和生活用品的消毒,可采用甲醛熏蒸、紫外线照射。

2.2 生产区配置

生活区洗澡间尽量与生产区入口处浴室共用,方便特殊时期进生产区洗澡。在生产防疫的特别时期可以要求人员进出生产区必须洗澡更衣。鸡舍门口消毒设施包括:脚踏消毒池、消毒小喷壶和洗手盆。鸡舍配有防鸟、防鼠设施,鸡舍周围 0.5m 内硬化,2m 内无杂草。脏道全面硬化,有隔离网,且隔断科学。脏道门口消毒池长度为车轮周长 1.5 倍,深度 30cm。在污道进场门卫处配置高压冲洗机、进场专用的工作服和工作鞋、洗刷池等,消毒设备要有防冻措施。脏道出口处有专门淘汰鸡周转场地。重要出入口需安装监控设备,设备监控视野宽阔,能较好地监控各出口人员活动情况,数据远程共享。种鸡场有专门种蛋库,蛋库内配备种蛋熏蒸消毒设备,若 1 天 2 次消毒种蛋的需要在鸡舍内配备熏蒸设备。

3、现场操作

生物安全具体措施的落实到位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流程,规范、准确的现场操作要领。任何小的操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大问题的出现,所以现场的各个关键入口都做了明确的规范要求。

3.1 大门入口管理

种禽场出入口是种禽场与外界互通交流的通道,做好该通道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是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种禽场出入口控制主要包括大门处人员和车辆控制,以及脏道后门处鸡粪运输车辆和淘汰鸡运输车辆的控制与消毒。

根据饲养场及外部环境状况,将生物安全分为蓝色和红色两个等级,门卫要严格按照《种鸡场生物安全分级制度及来访管理制度》要求拒绝来访或接待客人来访。要求与种鸡场生产、生活无关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场区。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物品领进场区使用前,需进行隔离消毒后方能领用。种鸡场不得私自零卖种鸡、鸡蛋,次蛋或淘汰种蛋统一运输至孵化场集中处理。小批淘汰种鸡需使用场内专用笼具运输至场外或销售平台交易,客户或平台车辆不得进入种鸡场。场区脏道入口进出人员仅限于清理鸡粪人员、淘汰鸡处理人员,场区脏道入口设有更衣消毒间,备有紫外灯消毒设施,根据现场情况为相关人员提供专用工作服 1~2 套,用于在场区内工作更换。鸡粪处理车和淘汰鸡运输车,车辆进入前必须自己清理干净,进行过消毒处理。鸡粪运输车驾驶员要求进场前下车更换工作服、全身气雾消毒后返回驾驶室操作车辆,车辆驶入消毒池并经由专用冲洗机进行车体全面冲洗消毒后放行。

3.2 生活区管理

种禽场生活区是外界和生产区衔接的缓冲区域,且是外界人员进出频繁存在疾病传入风险的区域。尤其办公室和食堂是不同区域人员交叉汇集的地方,要求切实做好人员隔离和存在交叉污染的区域的消毒。

生活区在地理位置上应做到与生产区绝对隔离,设有更衣室、消毒通道,张贴警示牌,安装监控设备。员工宿舍分配应遵循“就近原则”,后备区员工居住点离后备舍最近的地方,综合场产蛋区员工与后备区员工分开入住。场区食堂布局尽可能在生活区生产区中间位置,不同区域员工分开就餐,后备区员工较少的可以施行送餐。管理人员进出生产区必须更换工作服和水鞋。办公室和食堂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晚上开启紫外灯进行消毒,两处门口需有消毒垫。采购人员到农贸市场后必须在消毒通道喷雾 15 秒钟以上。或农贸市场送菜人员进生活区必须进行鞋底消毒,离开后立即进行地面消毒。鸡群周转专用笼具需要设有固定的存放点,且存放处可有效避阳、避雨。笼具要保持干净卫生,做到无鸡粪、无鸡毛。

3.3 生产区管理

种禽场生产区是生产管理人员和鸡群存栏密集的地方,是各类病原容易复制扩散的地方,生物安全控制难度较大。场区道路、鸡舍入口和生产区人员的管控是关键控制点。

生产区与其他非生产区域应设有隔离网或建有围墙有效隔开。脏道架设简易隔离网隔离,物流通道或者紧急人员通道设门禁有效管控。鸡舍出入口处需安装防鸟网,鸡舍预留排水口需严格堵塞密闭。鸡舍周边 2 米内不得有明显杂草滋生。要求员工进生产区前均须在入口处更衣室内更换已消毒的工作服、工作鞋。生产区内不同区域人员不得互串,不同鸡舍饲养员不得串舍,工具不得转借。打杂人员无集体活动时须定位,不得串舍。严禁蛋车、饲料车和鸡粪车司机进入鸡舍。转群、顶班等集体工作结束后将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人员换衣后方可回本舍工作。蛋托、蛋筐等周转用具进入鸡舍前必须清洗干净,消毒过后才可领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捕杀老鼠、野猫和蚊蝇等工作,灭鼠工作可以外包给灭鼠公司。大批卖鸡或转群后的场地,道路要及时清扫消毒干净。外卖淘汰鸡等集体工作结束后要将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人员洗澡(头)后更换衣服再回本舍工作。严格执行《关于外卖淘汰鸡的管理规定》。

生产区道路要定期进行清扫消毒。先进行全面清扫后,再喷洒消毒水。防疫期每 5 天进行1 次消毒,其他时间可以每 7 天进行 1 次消毒。清扫工作除按时进行外,中间若出现转群、卖鸡或其他情况导致路面较脏的还要临时进行清扫消毒。脏道要求长期保持干净卫生,不能有明显鸡粪、杂物堆积。

3.4 鸡舍内管理

鸡舍本身为鸡群生产提供了一个小环境,也是鸡群间相互隔离饲养的屏障。群体性饲养的环境也容易被鸡群的病原传播污染,鸡舍的环境消毒和不健康鸡群的控制也是时刻需要重视的。

定期打扫鸡舍和鸡舍周围,保持鸡舍干净整洁,无明显的灰尘和蜘蛛网,尤其灯泡和空置鸡笼上不得有灰。定期对鸡舍门前、排水沟及周围清理消毒。鸡舍门前配备洗手盆和喷雾设备,每天更换消毒水,确保进舍人员能够有效进行洗手和气雾消毒。每月至少 3 次对鸡舍饮水系统进行消毒,采用酸化剂按规定剂量进行浸泡、冲洗,保证鸡群饮水卫生。种鸡在饲养过程中严格执行《及时淘汰无种用价值种鸡的规定》,确保鸡舍内无残次、病弱种鸡。小批量的淘汰种鸡,必须集中送销售平台销售。日常发现病、弱、残次鸡必须及时挑出处死,当天死鸡及时捡出并用饲料袋装好消毒后清理出鸡舍,然后由专人集中处理。发生死淘异常时,所有死鸡先用消毒水浸泡,再进行处理。做好带鸡消毒工作。至少选用 2~3 种消毒药,每周更换 1 次。鸡舍带鸡消毒时附带鸡舍周边的排水沟及鸡粪池的喷雾消毒。种鸡场严格执行单枪头输精制度,枪头严格清洗消毒,1 只鸡更换 1 个枪头。每 2 个小时捡 1 次种蛋,然后及时放入消毒箱内,熏蒸30 分钟后,放入种蛋贮存室,待下午捡完最后 1次蛋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熏蒸 1 次。具体执行方案见《种禽场种蛋消毒操作流程》。鸡群淘汰或转群后,需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工作。消毒前先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消毒、空置期。空置鸡舍门口张贴消毒记录和首次消毒时间,育雏、育成舍空置时间不低于 18 天,产蛋舍不低于 21 天。

4、人员管理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人员的活动,好的结果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和落实。养殖场一般远离繁华的闹市区,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常常导致人员的流动比较频繁,种禽生产环节本身比较复杂,从事养殖的饲养人员入职后难以在短期内掌握现场的生物安全操作,培训新员工成为比较繁重的工作。老饲养员虽然工作时间久,有一定经验,但时间长了容易麻痹大意,往往因为小的失误给饲养场带来大的灾难。建立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体系有利于同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引起各类问题的发生。为此,结合本公司的生产操作流程,录制《种禽场生物安全》专题视频,可以让员工动态地感受种禽场的防疫要求,对防疫工作有大体认识。制作生物安全系列的培训课件,分解每一个关键工作的要领。开发了一套生物安全题库,启用了在线考试系统,可以让员工反复练习答题,加深生物安全知识的印象,且规章制度中没有列出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答题学习,通过动态和静态的方式反复培训员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效率和效果会大大提高。

5、环境疾病监测

为了客观评价种禽场生物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对种禽场相关指标进行跟踪是评价鸡群是否有危险或曾经是否接触过外来病原的有力依据。其中可以监测的有:环境指标监测评估、白痢控制指标评估、鸡群抗体变动指标评估和疑似传染性病毒引起的异常生产的评分。评估小组进行现场检查时,进行 1 次抽样送检,送检样品包括:空气质量、蛋表面微生物、鸡群饮用水和消毒水。被评估种禽场还需提供半年内的鸡白痢检测数据,根据鸡群的阳性率等级打分评估。空气传播和带鸡消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鸡群抗体的变化。根据现场抗体检测结果的异常波动进行打分。ND 抗体滴度大于 15log 2时,该检测样品需要继续检测到 23 孔,以确定该鸡群 ND 抗体是否有野毒感染而升高。当然评估小组进行评估时的前 3 个月鸡场出现过疑似传染病或有 3 个以上鸡群发生同一类型异常症状,该种禽场的生物安全也是存在漏洞的,可以将“疾病监控分”打最低等级。最后汇总 4 个单独项目进行综合计算,评估疾病环境检测的等级。

6、评审考核制度

为了提高种禽场从业人员疫病防控意识,提升种禽场生物安全水平,根据公司规模化发展趋势,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种禽场理念,实现种禽场生物安全水平可衡量、可比较的管理思路,要对种禽场每年进行一次生物安全级别评审,可以单独公布每个项目等级,然后根据不同权重项目综合分值划分级别。生物安全指数主要包括:硬件配套、现场操作、人员素质和疾病环境监测。各个项目的占比分别是 15%、35%、25%和 25%的权重。根据生物安全指数进行比较定级,判断该场的管理是否进步。

作者:辜新贵1房娇2康玉玺1胡永花1庄新娟1(1.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00;2.泰安立华畜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

责任编辑:罗庆斌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饲养管理

朗德鹅育雏期雏鹅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019-11-22 10:15:37

饲养管理

浅谈新玉米作为饲料原料使用策略

2019-11-22 10:26: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